葉問形象的誕生
2007年,甄子丹接到一通黃百鳴的電話:「不如不拍衛斯理,拍葉問。」
甄子丹仍記得接到電話時很驚訝,因為當時王家衛已放風聲拍《一代宗師》(2013)。那時甄子丹正在北京拍《江山‧美人》(2008),原本早已與黃百鳴商議好,下一部電影是「衛斯理」,這時卻收到黃百鳴電話,說要改拍葉問。
但這一切似乎冥冥中自有主宰,甄子丹憶述:「大概96、97年左右,劉鎮偉找過我拍一套關於葉問的電影,當時打算叫《葉問傳》或《小龍與我》,撮合我與周星馳,周星馳演李小龍,我演葉問,當時我還收了訂金。可惜後來因為各種原因,電影沒有拍下去。」
而黃百鳴在打這通電話前,其實亦思索甚久,《七劍》(2005)之後簽下甄子丹三年合約,一年一套動作片。來到第三年,最後一套,原定的「衛斯理」總讓他猶疑不決,因為許冠傑、周潤發、劉德華都演過衛斯理這個角色,再演就沒什麼新鮮感。
三年合約的前兩套動作片是由漫畫改編的《龍虎門》(2006)及警匪片《導火線》(2007),黃百鳴想,動作片其實還包括了功夫片。但黃飛鴻、霍元甲全部珠玉在前,到底該拍誰好呢?恰好這時有人跟他提到詠春宗師葉問,與李小龍有師徒淵源,商業考量上容易定位。只是當時王家衛早已籌備拍攝《一代宗師》,黃百鳴因此前往探訪葉問兒子葉準,詢問對方意見,對方回答早就想看到父親故事改編的電影,於是黃百鳴下定決心,與甄子丹三年合約裏的最後一套電影便變成《葉問》了。
然後,一拍拍了四集,開展了為人津津樂道的《葉問》四部曲。
從無到有,往往是最困難的。製作團隊搜集到的葉問資料不多,故一致決定在闡述葉問的一生之餘,亦加入藝術創作的成份。簡單而言,便是重新打造一個由甄子丹演繹的葉問──有真實的歷史背景,也混合了戲劇效果,於是有了銀幕上一個兼具忠仁正直的武夫與愛家愛妻的住家男人之葉問形象。
票房屢破紀錄
2008年,《葉問》首集講述了葉問在日軍侵華時期,從一個不想教拳、不想比武,只因禮貌招呼一下來挑戰的各路人馬的富家子弟,沒落到擔憂生活,要外出工作的一介平民百姓,以至最後為了民族大義和逝去朋友的尊嚴而應戰日軍。結果電影獲得巨大成功,劇中的對白︰「這個世界上沒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造就了葉問「愛妻號」的形象,而另一句「我要打十個!」則奠定了甄子丹「宇宙最強」的地位。電影上映後橫掃中外票房,在內地票房超過1億元人民幣,香港票房也超過2500萬港元,總票房達1億7000萬港元,打破當年的電影票房紀錄,在全世界形成了一股葉問熱潮。電影其後更於第2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榮獲最佳電影及最佳動作設計(洪金寶、梁小熊)的佳績。
乘着這股熱浪,製作團隊馬上在兩年內完成《葉問2》,並在2010年上映。第二集講述葉問為逃避戰亂,一家大小南下香港,為了生計而開設武館授徒,卻也捲入了香港的武圈是非。《葉問2》側面描寫了香港武術界的發展,也道出了當時華人地位遠不如洋人的慘況。電影最後,葉問代戰死擂台的洪拳宗師、香港武館首領洪震南(洪金寶飾演),以詠春加上洪拳招式應戰西洋拳手「龍捲風」,戰勝後,他提出他不是為了勝利而戰,帶出信息︰「人的地位,雖然有高低之分,但是人格,不應該有貴賤之別。我很希望,從這一刻開始,我們大家,可以學會懂得怎樣去互相尊重。」《葉問2》的票房再下一城,在內地錄得逾2億元人民幣票房,在香港亦取得4300萬港元佳績,成為當年在港上映的華語片票房第一,總票房達3億8000萬港元。
首兩集《葉問》同時為甄子丹的演藝生涯打了一枝強心針,其後片約不斷,以致後來《葉問3》延至2013年開拍,2015年上映。到了這一集,繼續講述葉問在香港的生活,經典一幕包括他為了守護自己的兒子上小學、保護被綁架的兒子以一敵百。這集亦加入了世界重量級拳王泰臣,飾演經營地下拳賽俱樂部老闆費蘭奇,他與葉問的對打增加了電影噱頭。與前兩集着重於為正義而戰不同,在這一集開始,對情感的描述更為突出。為了突顯葉問的感情,加入了其最愛的妻子張永成(熊黛林飾演)身患癌症的故事,葉問在電梯護妻一幕叫人難忘,兩夫婦最後溫馨浪漫的共舞亦觸動人心。及後葉問回應同是詠春派對手張天志(張晉飾演)的挑戰,以宗師風範道出功夫應是流動而延續,而非固守不變、執着於門派正宗的道理。比起前兩集,《葉問3》的票房翻了幾倍,總票房高達12億港元,當中內地票房8億元人民幣,香港票房錄得5700萬港元;而在美國上映短短十天已有1240萬港元;在台灣則有約5100萬港元,並於第53屆金馬獎獲得四項提名(最佳視覺效果、最佳美術設計、最佳動作設計、最佳剪接);至於在馬來西亞亦錄得近6500萬港元票房,打破了當地開埠以來華語片的最高紀錄。
來到《葉問4》,在情感上的渲染更加深沉厚重。在太太離世後,葉問因不懂得與正值青春期的兒子溝通,兩人有了隔膜,當他得知自己身患癌症,便決定遠走美國,為兒子尋找更好的教育機會。由此反映了五六十年代的時代背景,以及身處美國的華僑飽受當地人歧視的情況。另一方面,當時美軍海軍陸戰隊(USMC)在訓練時引入東方武術,卻只認可日本空手道,認為中華武術不過花拳繡腿。葉問力戰美國教官,以詠春技術性擊倒對方,使詠春受到美軍認可,獲納入訓練項目之一。
屢創新高的票房,表達的不止是數字,更直接反映了《葉問》在世界上的認受性及認知度。甄子丹分享了一件趣事:旅行時到了網絡資訊不甚流通的非洲肯雅土人部落,當地酒店員工一見到他,便叫他「Ip Man」。電影是世界語言,傳播力強,不同語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可輕易地藉著電影獲得共鳴。
兼具武德與仁心
那麼,為什麼這樣一位武者,能深得人們的喜愛?
因為葉問並非以武術,而是以其武德服眾。所謂武德,大概可以從《葉問2》看到一二。葉問在教導黃梁時說:「不爭之爭,貴在中和。」當中「不爭之爭」出自《老子》第66章︰「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意思即是,不以自己之見為所見,就能看清事物;不自以為是,就可彰顯道德;不自邀功,就可獲得功績;不自大,才可長久;只有自己不作競爭,天下間就沒有人能與之競爭。這段話其實是老子給有能力者或在位領導者的訓誨。
至於「中和」則取自《禮記》第31章〈中庸〉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意思是指,當未表達喜怒哀樂之時,就是中;而當表達恰當時,就是和。中是萬物根本,和就是天下共行之大道,當到達中和,天地萬物就得以圓滿。
與以往一般宣傳英雄、着重打鬥場面的功夫電影不一樣,「葉問」系列通過武術帶出葉問這個人物的武德與仁心。他每一次對戰,都不是為了自身利益,有時甚至在為勢所迫下才不得不應戰,也不願爭名逐利,只是一位醉心詠春的武者而已。第一集葉問與金山找、日軍司令對戰,都是對方找上門而被逼應戰,當中亦可看到他將民族大義放在個人利益之前;第二集,葉問眼見華人受到英人不公平對待,便在擂台上呼籲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尊重、和平共處;第三集,他對於「武林正宗」的稱號不以為意,應戰張天志只是為了讓人知道,正宗與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如何集各家大流,鍛鍊心智武技,去做應該做的事。而第四集同樣如是,他看到華人武者在美國受到歧視才出手,對戰美軍也是希望同胞獲得尊重。即使與他人對戰,葉問每一次也手下留情,不欲置人於死地,因此電影中從未看到他打死過一個人,這便是他的武德與仁心。
葉問不止善於武,還有情有義。儒家思想中有「發乎情,止乎禮」,情指的不只是感情,而是一種帶有承擔、背負道德的情義,出於感情的行為,也要以禮相待,以適當的方式表達。葉問對家人、朋友、徒弟都有情有義,例如第二集,他與徒弟共同被警察帶走坐牢,朋友助他保釋,身無分文的他亦會想辦法把沒有人保釋的徒弟救出來;在第四集,葉問被中華武術協會會長萬宗華要脅,稱若果不叫其徒弟李小龍停止教授洋人功夫,就不替他兒子撰寫入學推薦信,葉問不為所動,因為他明白李小龍不是出於任性,而是出於一顆想宣揚中華武術精神與價值的心,於是拒絕對方要求。這正是將他人利益置於個人利益之前的義。
肉身會枯萎,但精神長存。也許正是抱有武德仁心、情義兼備的葉問,才打動了銀幕前的無數觀眾,成為大家憧憬的對象。身處亂世,或者只有再次回歸傳統文化與價值觀,推而廣之,才是和平共處之道。而和平,正是普世的共同追求。
!doctype>新書介紹
書名:《甄子丹.葉問──電影回顧》
作者:太初工作室、陸明敏
出版商:三聯書店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