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以港獨形容反修例事件 傅景華指製造混亂

中國除了想影響海外的言論,還有很多方法操控國內對香港社會運動的言論。中國用港獨去形容社會運動的事。另外反對港獨的人都會被視為英雄。

編按:2019年11月9日,公民實踐培育基金舉辦論壇,主題為「真假之戰」。大會邀請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副教授傅景華進行主題演講,探討反修例運動期間爆發的中港資訊戰。以下為演講內容摘要:

在媒體看到的東西,與實質看到的東西有分別。因為媒體有框架影響你看到的東西,很多東西是看不到的。要看到真實的東西,需要上戰場實際觀察。

最近參與很多資訊戰的討論,曾在港台節目《香港家書》發表過,我們活在活在後真相的信息戰年代,可用三個成語概括:

一、失實訊息

我不用假新聞形容失實訊息,因為我覺得這是假命題。2016年特朗普用”fake news”形容假新聞,標籤一些與他意見不同的媒體。 失實訊息的英文是misinformation,是錯誤的資訊。還有虛假訊息disinformation,有人會製造這類訊息干擾對手。

二、圍爐取暖

接觸訊息是與科技和社交媒體有關。大家想法一致的人會聚起來,只接受相近的意見,不接受敵對意見的看法。因此人接收訊息會偏向一方。

三、先入為主

先入為主是人之天性。人接收資訊時會選自己相信的訊息,會避開或懷疑與自己立場不同看法。如果你對警察暴力反感,接收該類訊息會傾向相信是事實。相反,如果你對示威者反感,會傾向相信示威者負面的報道。

論壇在港大模擬法庭舉行。
論壇在港大模擬法庭舉行。

用資訊戰達到政治目的

以上三件事造就一個充滿訊息戰的時代。何謂訊息戰、資訊戰?在學術的角度,有兩方在鬥爭,如果A方發表訊息影響B方,對A方有利的,這就是資訊戰。例如中國成語故事「四面楚歌」裏,漢軍向着楚軍唱楚地的歌,令對方思鄉,軍心大跌。《孫子兵法》的兵不厭詐都是資訊戰的例子。

俄羅斯是資訊戰的鼻祖,除了烏克蘭、格魯吉亞等戰役外,對歐美國家都運用資訊戰,達到政治目的。

現在全球很多人都擔心中國政府利用科技影響其他國家。根據報道,中國政府透過不同的渠道攻擊其他國家,包括利用資金、團體、留學生等,影響其他國家。究竟中國政府利用什麼方法改變國際社會?國內的言論怎樣去理解反送中運動呢?

2019年8月19日,Twitter、Facebook、YouTube先後刪去一些戶口,而這些戶口證實有中國政府背後操縱。我發現6月中發現一些影響公眾的言論。有多少討論香港的言論,有多少是假的?假戶口背後有人操控。我發覺每五個戶口,有一個是假戶口。我也發現假戶口傳出的訊息,真戶口會轉發。

中國操控內地對香港社運言論

中國除了想影響海外的言論,還有很多方法操控國內對香港社會運動的言論。中國用港獨去形容社會運動的事。例如說王喜是港獨演員,說李嘉誠支持港獨,說Twitter為港獨站台。另外反對港獨的人都會被視為英雄,例如英雄化警察,英雄化撕連儂牆貼紙的大嬸。說反修例事件是港獨,說「五大訴求」是港獨,完全是子虛烏有。

內地指摘港獨的微博帖子。
內地指摘港獨的微博帖子。

中央怎樣製造與港獨相關的新聞?我將微博每天貼文顯示港獨的數量,做一個圖表。發現7月21日之前,基本上沒人提及港獨。但7月21日是轉捩點,因為當晚示威者衝擊中聯辦,塗污國徽。這件事廣泛在網上傳,並說是港獨行為,衝擊中國主權。相反,「逃犯」、「訴求」在國內媒體很少提及。

傅景華將微博每天關於港獨的帖子數量,做一個圖表。
傅景華將微博每天關於港獨的帖子數量,做一個圖表。

反修例事件持續多月,但國內其實不知什麼事,直到出現港獨有關的議題,才引起關注。8月13日《環球時報》記者付國豪機場遇襲事件,再度與港獨掛鈎。《環球時報》將事件加鹽加醋,關注點是在6月至9月內最高的。但之後港獨關注度接近低點,尤其國慶將至,不提掃興事。但10月5日,港獨議題再度炒作,因為NBA火箭隊莫迪說一句”Stand with Hong Kong”就等同支持香港反修例示威,就當成港獨。

我發現微博關於港獨的帖子,有13%來自《人民日報》、中央電視、《環球時報》、環球網四個媒體微博帳號。所以官媒在推動港獨論述擔演重要的角色,誤導群眾了解反修例事件。

8月13日《環球時報》記者付國豪在香港機場遭示威者遇襲,內地官媒認為事件與港獨有關。(亞新社)
8月13日《環球時報》記者付國豪在香港機場遭示威者遇襲,內地官媒認為事件與港獨有關。(亞新社)

事件有兩個影響。第一,進一步強化中央和特區政府的政策。第二,激化香港內部矛盾。因為香港有部分人支持中國和特區政府。為何中港難以融合?因為中國會發放一些誤導的訊息給香港。

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說要「止暴制亂」,但真正製造混亂的卻是中央政府。

「真假之戰」之三

本系列文章:

區家麟:四招拆解失實資訊

莫乃光:政府立法打擊假新聞 言論自由恐受壓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