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儲錢旅遊延遲退休?

筆者認為,港人延遲退休計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如低息環境、收入增長緩慢,以及樓價高企等現象,均令人覺得長遠財務目標難以實現。即使有能力置業,須償還按揭貸款,退休計劃因此延後。

最近有金融機構發表亞洲四個地區,包括香港人的金融知識和個人財務穩健的調查,有些結果十分有趣,筆者嘗試分析結果背後的原因及其政策含意。該調查顯示,超過四成港人視外遊為三大儲蓄目標之一。18至25歲年齡組別中,視旅遊為主要儲蓄目標的比例更超過五成。

筆者認為,香港法定假期少、工時長及居住環境狹窄等因素,令港人視外遊為享受生活的一大方式。港人着重享受當下,因而延遲退休計劃。調查亦發現,實行規劃退休的平均年齡為42歲,錯失潛在退休儲蓄和投資收入達200萬元。筆者認為,港人延遲退休計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如低息環境、收入增長緩慢,以及樓價高企等現象,均令人覺得長遠財務目標難以實現。即使有能力置業,須償還按揭貸款,退休計劃因此延後。

此外,港人起薪水平較其他發達國家低,較難開始退休計劃。港人現在是全球最長壽的,如果我們工作40年至65歲,退休20年,那麼工作約兩年便要儲蓄一年的退休開支。筆者認為,港人應該一開始工作便準備儲蓄約30%才夠錢退休。

建議政府在小學加入理財教育

港人教育程度高,但對金融產品的認知有限,香港受訪者的金融知識低於新加坡。香港雖是金融中心,但股票市場幾乎買不到歐美的股票,債券市場也沒有什麼產品,所以很多港人的金融知識只限於港股。

筆者認為因為香港金融知識教育並未放在中小學教育中,大學除了讀金融經濟等相關專業的人,大部分人尤其文科或者工程出身的,缺乏金融知識。筆者認為,香港教育制度沒有財務管理及金融投資等必修課程,令部份人沒有足夠金融知識作出投資,筆者建議政府在小學加入理財教育,讓學生及早掌握簡單的理財概念,至中學再教授涉及複雜運算的理財教育。

原刊於《頭條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莊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