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攝影發展有着很特殊而且重要的地位。有趣的是,香港的當代攝影卻偏偏沒有什麼歷史感。香港在鴉片戰爭之後成為大英帝國殖民地,1845年有外籍人士聚居,很快就吸引商業人像攝影師來到招攬生意,在卑利街設立了首家照相館。當時攝影術問世也不過是五年多而已!到了1860年前後,香港的攝影業開始穩步發。除了外籍攝影師還出現了華人照相館,攝影術在香港正式植根繁衍。
二十世紀初內地各地不少照相館創始人,都是在香港學會攝影技術。香港自開埠已是移民社會,殖民地政府一直輕視本地歷史教育,香港人的歷史意識向來不高。儘管攝影有着非常豐富和複雜的歷史,其所蘊含的潛在本質問題則是:「什麼是攝影?」和「什麼是照片?」真正的攝影師,必須能夠回答這些問題,為此他們必須深入了解攝影的歷史。
傳統美學
電子時代的今天,把攝影也帶到當代攝影的鼎盛,到目前攝影已經是大眾化普及的一種行為活動。面對全球人類普及的技術,對傳統攝影美學觀念來講是一個很大的考驗。今天,人們在形形色色的觀念中,從人類普遍的
審美觀念重新解釋攝影美學的概念,意圖最終回歸到傳統美學的基點上。其實,不管現代攝影怎樣發展,170年的攝影史上有一條線始終連接着攝影的初衷,那就是古典繪畫的基礎,攝影美學的根基始終沒有終結。人們把這種視覺藝術的規範作為學院學習的基礎課,作為世界最有影響力攝影獎的標準規範。它源於古典美術、源於古典音樂、源於傳統人類理智的對美的理解概念,具有邏輯性和辯證思維。
從百多年前開始就嚴格地延續着傳統繪畫美學的理念,規範着藝術的標準,這也是人類永遠也抹不去的對美的思維理念。現在,愈來愈多的人認為美學構圖布局不僅僅是畫面形式美的問題,它是關聯着人的道德、文化理念、思維方式等一系列影響人類社會的問題。在攝影普及活動中有些人忘卻了,有些人甚至根本不知道攝影是一門具有理論概念規範的藝術。所以我們要給一直努力維護攝影專業的攝影師們,一個大大的「讚」。
編按:文章原刊於《信報》﹐相隔逾三年至今仍有參考價值﹐部分內容經作者更新在灼見名家傳媒重新刊登。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