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奇連伊士活成就作為奮鬥目標

李小龍返港拍戲,眾多中英文獻(包括他遺孀的書作)都說成是無心插柳,這是大錯特錯。李小龍參照奇連伊士活的成功經驗,處心積慮地謀求返港拍戲的機會。

1971年6月27日

 
在斯禮帆編劇及監製的電視劇《盲人追兇》(Longstreet)中演出。劇中主角是一名失明的保險公司調查員,李小龍飾演他的武術教練。在此片集的開場劇中(三個月後播出),斯氏讓李盡情講解和發揮他的截拳道。此劇是由派拉蒙電視部製作,主管Tom Tannenbaum(1932~2001), 亦曾是帕嘉和李小龍的徒弟。
 

1971年6月28日

 
以獨立演員身份,與嘉禾(實是嘉禾與四維合伙,四維是羅維自己的公司)簽約。合約是兩部電影,每部片酬7,500美元(約45,000港元)。老練的斯禮帆和占士高賓,都有勸李稍等,以期取得更佳條件,但此時已30歲的李小龍,覺得已不能再等下去。
 
奇連伊士活到歐洲浸咸水後,鯉躍龍門,升價只十倍?這讓他在荷李活紅足四十年,他更能利用自己的票房實力與電影公司交易,拍一些自己喜歡和有內涵並能得獎的電影。李小龍到香港拍戲,足見他非只粗人一個,他是有全盤計劃去玩荷李活這個遊戲的。
奇連伊士活到歐洲浸咸水後,鯉躍龍門,升價只十倍?這讓他在荷李活紅足四十年,他更能利用自己的票房實力與電影公司交易,拍一些自己喜歡和有內涵並能得獎的電影。李小龍到香港拍戲,足見他非只粗人一個,他是有全盤計劃去玩荷李活這個遊戲的。
 
李小龍返港拍戲,眾多中英文獻(包括他遺孀的書作)都說成是無心插柳,這是大錯特錯。李小龍參照奇連伊士活的成功經驗,處心積慮地謀求返港拍戲的機會。比李大十歲的伊士活,無巧不成書,亦曾在西雅圖讀大學(是西雅圖大學,不是華盛頓大學),1955年入影圈,三年後參演長壽電視牛仔片集Rawhide(八個季度年,200多集),再四年後才成名,又再兩年後(1964年)才成為《獨行俠》,而李小龍演《青蜂俠》的1966年,便是獨行俠三部曲壓軸戲《獨行俠決鬥地獄門》拍攝之際,伊士活已紅透半邊天。《獨行俠》亦是反傳統之作,伊士活演的角色是一個反英雄,美國西部牛仔片竟在歐洲拍攝,演譯、蒙太奇、配樂等等,無一不是反荷李活牛仔片的傳統。
 

1971年7月12日

 
經香港去泰國拍攝《唐山大兄》。此際,香港報章已多番報道,嘉禾與李小龍的合約和拍片詳情。嘉禾為免節外生枝,只讓李小龍在啟德機場內打電話,然後匆匆轉機去泰國。開拍後不久,導演吳家驤請辭,由羅維頂上。
 

1971年9月

 
本月3日,《唐山大兄》在泰國拍竣後返港,後期工作仍需時約一個月。其實,在拍攝期間(特別是羅維親自出馬後),嘉禾已開始在香港自己的院線宣傳造勢。返港當日便在啟德機場開記者會,並在當晚亮相無線的《歡樂今宵》。隨後,協助已取得移民紙的母親遷美。
 
本月7日,返美後繼續在《盲人追兇》其中三集演出。九日後,《盲》開場劇在美國首播,叫好叫座,而李小龍的個人演出,更獲美國主流媒體一致好評(筆者當時在香港熒幕上觀看過英文和粵語配音的播出,對編劇的功力和李的演出,印象深刻),這促使他寫下雄心萬丈的〈我的人生主要目標〉(My Definite Chief Aim)便條,對自己許下諾言,要成為美國最出名的東方人 明星,和在十年內賺取到一千萬美元的身家。
 
本月間,李小龍最後一篇自撰文章 What is Jeet Kune Do? – Liberate Yourself From Classical Karate(何謂截拳道——從傳統空手道中解放自己),發表在這期的《黑帶》雜誌。
 

1971年10月初

 
舉家遷返香港。
 
 
圖片:作者提供
 

馮應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