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癱又稱面部神經麻痺,俗稱「歪嘴巴」、「吊線風」,中醫病名為「口眼歪斜」、「卒口癖」。大部分患者因受涼或感冒誘發此病,於清晨洗臉、漱口時突然發現一側面頰動作不靈、嘴巴歪斜,若情況嚴重,患者該側的面部表情肌肉完全癱瘓,會出現前額皺紋消失、鼻唇溝平坦、口角下垂,露齒時口角向正常的側面偏歪,此外,發病的側面不能作皺額、蹙眉、閉目、鼓氣和噘嘴等動作,同時也會出現耳後疼痛及喪失味覺等病徵。如不及時治療,有機會留有程度不等的後遺症,例如面歪、嘴歪或笑時眼角跳動、進食時流眼淚,影響心理和日常生活或工作。
面癱好發於寒冷風大的冬春季節。中醫學認為,人體全身由不同的經絡貫穿,其中少陽經和陽明經與面部肌肉關係密切,若患者抵抗力弱,經絡易受外邪侵襲,以致經氣阻滯,誘發面癱。
中醫按辨證論治的原則,將面癱分為風寒、風熱及風痰三類證型。
風寒證型
病徵:發病突然,目張不合及流淚,側面肌肉癱瘓,口角偏向健側,怕冷、面部肌肉發緊、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緊。
風熱證型
病徵:發病驟然,或怕冷發熱,一隻耳側枕部疼痛、耳部長出皰疹、耳鳴重聽,繼而同側口眼歪斜,心煩口苦咽乾,急噪易怒,大便或乾,舌紅苔黃或膩,脈滑數或弦數。
風痰證型
病徵:突然口眼歪斜,眼瞼不能閉合,或面部抽搐,顏面麻木作脹,頭重、胸悶或嘔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膩,脈弦滑。
中醫治療面癱方法很多,醫師會根據不同時期、不同病情,辨證選穴及處方用藥,並結合不同針灸手法,或針或灸或按摩等綜合治療方法。
患者一旦發現面癱,早期治療尤其重要,患者應抓緊1至15天治療黃金期;另外,病情較重的完全性面癱患者不要因前期效果欠佳而放棄治療,要重視恢復期(15天至3個月)治療期。首3個月是治療的關鍵時期,部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會出現面肌不自主跳動或痙攣,此時要避免局部強刺激,或加強養血柔肝息痙之品。要堅持不間斷治療,直至痊癒,避免出現後遺症。
在面神麻痹防治中,一要加強鍛煉,定時休息,增強自身的體質和免疫力;另一方面注意防寒保暖,避免久坐或站立於當風位;眼瞼不能閉合者,一定要戴眼鏡或滴眼藥水,保護眼睛免受感染。尤其流感季節應避免到人多地方,以減少病邪入侵。
免責聲明
本文章提供的內容只作一般個人參考之用,並不可被視作為專科診斷、臨床診斷、輔助診斷或治療等之用。鑑於正確的臨床診斷與醫療方法須視乎病人的年齡、性別、體質、病史等而有所不同,因此我們建議讀者就個人、家人或朋友的身體狀況,向專業醫護人員尋求更具體方案及處理方法。
本文章在編寫過程中,已盡一切努力提供正確及真實的醫療與健康知識,唯讀者應該明白本文章無法取代專業中醫師及相關醫護人員對個別人士的臨床診斷及建議,故此香港浸會大學不會就任何人對本文章內容的應用,負上醫療或法律責任。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