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慈濟醫院器官移植團隊在今年2月底完成第一例血型不相容活腎移植手術。
血型不相容腎臟移植,在世界發展已經30年,但是在過去為減少免疫反應引起的排斥作用,在手術前必須先切除受贈者的脾臟,再進行藥物治療後才能進行移植,對病人而言,手術風險大,同時對腎臟的創傷也是嚴重的。因此通常等不到合適親屬捐贈的病人,只能繼續漫長的等待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的配對。
現今,隨着藥物的進步與醫療技術的改良,血型不相容已經不再是腎臟移植的禁忌,前提是受贈者必須在移植前接受妥善且完整的準備,包括必須在手術前一周進行雙重過濾血漿分離術、特別免疫抑制劑計劃等,來降低血中抗體濃度。直至受贈者血清抗體量降低到安全範圍後就可以順利進行活體腎臟移植。
初次見面,血型不同的母親捐腎救女意志堅定
2018年3月,由腎臟內科主任徐邦治轉診到我門診的這對母女,母親第一句話就是問我「我只想救我的女兒,你們醫院有沒有辦法?」她希望可以透過腎臟移植,挽救女兒嘉琳的生命。
嘉琳發病時,正值青春花樣年華;在台南市讀護理專校四年級,先是出現流鼻涕、咳嗽、發燒等症狀,以為是一般感冒,但久久未癒,且每天都覺得很疲倦、嗜睡、走路速度緩慢,甚至還會喘,各種的不適感同時發生,讓她的心情很低落。
在桃園市工作的母親便帶着嘉琳在台南及桃園兩地的診所、醫院求醫,發現尿蛋白很高,轉至腎臟科就診檢查發現她的左右腎臟萎縮,確診為慢性腎衰竭,並自2015年開始天天洗腎。因為身體虛弱,嘉琳只能先休學,回到花蓮老家休養,每天洗腎之外,也等待換腎的機會。
診間,「用我的腎可以嗎?」為了救女兒,這位母親甚至提出願意捐出自己的兩顆腎,她說:「我是一個媽媽,只要我可以,我都要想辦法讓孩子的身體變得更好」,但她的血型是AB型,女兒則是A型,兩人血型不相容,若要移植腎臟有許多困難必須克服。
血型不相容活腎移植 移植團隊技術、儀器兼備
看着她們母女倆,我想起2008年赴日曾向世界級專家、日本東京女子醫科大學田邊一成教授,學習「血型不相容活體腎臟移植手術」,院內也在最近幾年陸續引進相關設備,尤其腎臟科部分,設置很多特殊洗腎辦法,讓移植團隊可以施行血型不相容活體腎臟移植手術。
於是,為了克服血型不相容的問題,我為母女倆安排了一系列的檢查評估後,媽媽可以捐出右側腎臟給女兒使用。今年過完年後,嘉琳經過五次的雙重過濾血漿分離術,終於可以接受腎臟移植手術。
手術當天,2月22日,剛好是媽媽的「生日」,也成了女兒的「重生日」。我、一般外科主任陳言丞,及器官移植團隊的夥伴,合力為這對母女完成捐贈移植手術,這是東台灣第一例血型不相容活體腎臟移植手術;母女倆術後恢復良好,媽媽在術後第三天就先出院。
術後第二周,嘉琳就發現身體不沉重了、走路變快了、皮膚顏色也變得正常不暗沉、胃口變好,腎功能指數也恢復到正常,3月7日開心出院,器官移植照護團隊送上象徵重生的蛋糕,祝福嘉琳手術成功出院;嘉琳也發願之後要重返校園,完成學業,出社會工作,回報母親。
慈濟慈善關懷 匯聚愛與祝福
在醫療過程,平日打零工維持生計的母親曾因龐大的醫藥費,憂心不已;幸好有我們醫院社會服務室與慈濟基金會及時介入,一起補助醫藥費;母女倆很感恩慈濟的幫忙,我也藉此鼓舞嘉琳能夠積極復學,日後回到醫療院所,發揮護理所長,幫助其他的病人。
「過去不可能的事情,在大家的努力下,也變為可能。」器官移植團隊為什麼要做這麼困難的術式,主要是因為等待器官捐贈移植的人太多,器官來源極其有限。現代醫療的進步已經突破血型的障礙,在血型不相容的情形下仍可以順利進行活體腎臟的捐贈及移植。
因此,如果有適合的親屬願意捐贈活體腎臟,即使血型不相容,還是有機會可以讓病友盡早脫離洗腎的束縛。花蓮慈濟醫院器官勸募與移植團隊已累積20多年的經驗,也擁有血型不相容活體腎臟移植技術,不僅可以造福東台灣的腎臟病友,縮短他們等待移植器官的時間,更可拓及各地有需要這項醫療技術與照護需求的病友,擁有更多機會重獲新生。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