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這個地球生存了數百萬年,憑藉着一代又一代人無窮的智慧、多樣的審美觀和堅韌不拔的努力,在世界各地不同的自然環境中留下了極其豐富多彩,或蔚為壯觀、或富麗精緻的文化遺產。這些物質或非物質的文化遺產,是人類創意和技術的結晶,是啟迪現在和將來人類創意的源泉,是彰顯人類文化多樣性的珍貴見證,因此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值得現在和將來的人類珍惜和保護。
自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72年通過保護人類文化遺產的憲章以來,世界上許多國家已將鑒定、保育和利用本國文化遺產作為治國策略的一部分。到2015年為止,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上,已經有779項文化遺產和197項自然遺產,還有31項自然和文化雙遺產。這個數目還在逐年增加。通過保育和善用這些傑出的文化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各國政府希望宣傳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增加人類群體之間的互相尊重和包容,讓公眾認識各項文化遺產所包含的歷史、科學、審美藝術和社會價值,從而認識各地人類的歷史與文化。
認識人類文化遺產的一個途徑,就是旅遊。
接受信息的教育過程
通過旅遊去欣賞文化遺產,不僅是一個寧靜身心,釋放壓力,愉悅靈魂的休閒過程,而且是一個接受相關信息的教育過程。在全球化的今天,很多商品都可以在別的國家或地區買得到;只有世界各地獨特而多樣的人文和自然風光,如中國的萬里長城、瑞士琉森地區的天鵝湖、梵蒂岡西斯廷小教堂的天頂壁畫、法國拉斯科山洞的史前壁畫等等,是必須到當地旅遊才可親身感受及欣賞的。這些人類創意的結晶和各具特色的藝術品,能夠培養和強化我們的審美和人文修養,讓我們讚嘆和欣賞古往今來人類的創意和成就,不僅讚美自己的歷史文化,同時也讚美其他族群的歷史和文化。這些美麗的人文和自然風光,還可以成為我們生命美好記憶的一部分和心靈平靜的源泉,幫助我們心平氣和地面對生命中的種種挑戰。
此外,旅遊還是短暫脫離我們所熟悉的文化環境,到另外一個陌生而又有些相似的文化中,通過觀察和比較人類群體在不同自然環境中所創造的多種歷史、文化、社會結構和價值觀念等,來反思我們自身的文化和價值觀,思考生命的意義。因此,旅遊既是心理層面的休閒,更是開闊眼界和學習的過程。「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正是此意。在世界不同的地方旅行,欣賞豐富多彩的人類文化遺產,可以隨時對比、觀察,反思、自省、挑戰自己習以為常的價值觀,更能開闊視野,蕩滌心靈。
最有特色的國外世界文化遺產
這本小書所描述的世界文化遺產,從我去過的50個海外國家160多個城市中選擇而成。必須承認,每個人都有偏好與局限,我的選擇同樣也是個人教育背景、專業和興趣的結果。因此,本書所描述的文化遺產比較集中在歐洲,並不是一個兼顧世界五大洲的均衡選擇。本書沒有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上的中國文化遺產,這絕對不是說位於中國境內的世界文化遺產不重要,只是因為這方面的書籍已經很多,不必重複。本書也不是「人生必到」指南,每個人都可依據自己的標準去發現美麗。對於同一項文化遺產,不同的人完全可以有截然不同的看法。這本小書匯集的只是我最喜歡、認為最有特色的國外世界文化遺產,希望與讀者分享這些人類偉大作品的美麗和魅力,並且能夠親自去感受和欣賞人類不同群體所創造的這些傑作。
除此之外,本書還希望介紹一些現代文化遺產保育的基本概念,並與讀者分享一些重要的世界文化遺產所包含的歷史、科學或藝術信息。為了強調重點,本書中所描述的文化遺產按照遺產保育領域比較常見的分類進行歸類,如考古遺址、古城古鎮、宗教建築等。但必須說明,這個分類不是絕對的,也無法絕對,因為世界上的事情本來就是複雜的。有些考古遺址和古城裏面就包含了宗教建築,有些宗教建築也是考古遺址,諸如此類。分類的標準是根據該文化遺產的主要特性,例如墨西哥的奇琴伊察主要是與宗教有關的建築,故歸入宗教建築,而特奧蒂瓦坎是一個包括了宗教建築的古城遺址,故歸入考古遺址。
現代人對每一項世界文化遺產的認識都是很多學者努力的結果,理應加以尊重。本書中引用了各地學者對世界文化遺產研究的結果,所引資料均註明出處,也方便有興趣的讀者進一步延伸閱讀。當然,書中的錯漏之處均由我負責。
感謝本書編輯為此付出的辛勞和努力,若這本小書能夠對讀者欣賞世界各地文化遺產有所助益,就是我最大的欣慰了。
新書簡介
書名:《從馬丘比丘到波希米亞:世界文化遺產深度遊》
作者:高山云
出版社:天地圖書
出版日期:2019年7月
!doctype>作者簡介
高山云(1959-2016),本名呂烈丹,考古學者,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從事史前考古、農業起源、史前自然環境變化、文化遺產管理和博物館學方面的科研教學工作。著有《稻作與史前文化演變》、《中國博物館:權力、政體和認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