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人們因為立場不同,可能相互對立,甚至發生衝突,例如勞資關係。傳統五倫中,「君臣有義」的智慧,可轉換為職場上的「勞資有義」──僱主善待勞工,勞工則盡忠職守,勞資雙方互相感恩。
社會上多數人計較工時,重視短暫的休息享樂,常認為「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所以勞工總盤算一周上班的時數多寡,最好不要工作太久,免得辛苦;資方又精打細算,計較勞方少做多少時間,看到員工不熱衷於工作,心裏就難受。雙方都不願為對方着想,事情便難以圓滿。
試想資方有能力、毅力與智慧開闢造福社會的企業,勞工應該感恩資方提供工作機會,才得以發揮才幹,同時照顧家庭;但是資方更應該感恩勞工,若無勞方努力打拚,產品再好都難以生產上市。
慈濟人當中有老闆也有員工。我對身為員工的人說:當你們對老闆不滿,對公司制度不滿;也要想到你們用勞力賺錢,老闆是勞心賺錢。公司營運,老闆承擔許多風險,付出許多精神掌舵。若以為賺錢全靠自己的本領,享受盈餘是應該的,這種觀念有失偏頗。
我也對身為老闆的人說:有人幫你做事、賺錢,你要感恩他們,多一分同理;再進一步將公司盈餘贈予更需要的人,就是感恩心的表現。因為公司盈餘,是所有同仁付出努力賺來的,以此回饋社會、回饋人群,等於是替員工造福,布施的功德歸於全體。企業中人人有福,這個企業就是成功的企業。老闆、員工以愛與感恩互動,成就幸福企業,是不是很美好呢?
除了勞資關係,台灣日漸惡化的還有醫病關係,甚至有人將醫療視為一種買賣交易,淡忘了對醫療人員基本的尊重。改善這個現象的良方,還是感恩。
人們來到世間,生老病死皆與醫療息息相關。可是現在的醫療環境,讓許多年輕人視為畏途;就業的醫師則戰戰兢兢,惶惶不安,擔心有朝一日因醫療糾粉被病患提告。這樣的風氣,讓醫院裏「五大皆空」──內、外、婦、兒四大科,再加急診科,幾乎沒有新進醫師願意投入。
多一分感恩的心
栽培一位醫師,需要七年的大學教育,經歷實習、住院的階段。一位醫學生畢業後,若不願投入醫療的大環境,實在虛耗了難以計數的社會資源。只是,人人都是凡夫,誰不想保護自己?
護理人員夜以繼日,專心照願病人,同樣難為。曾聽人分享,慈院加護病房有位先生為了父親的病情着急,對着護理師破口大罵,反而是病房內另一位阿嬤嘆道:「我的孫女讀護理,若是畢業當護士,也要這樣被人罵,我捨不得啊!」患者家屬難免焦急,將不滿發洩在醫護人員身上;只是,在盡力搶救、照顧患者時,還需承受怒氣與指責,難怪許多人萌生退意,加劇醫療人力不足的惡性循環。
但我相信從事醫護者都有佛心、菩薩心,志在守護生命,為病患付出。2015年6月下旬,台北八仙樂園發生粉塵爆炸意外。瞬間,500多位年輕人燒傷,大批傷患送到各家醫院,置於燒燙傷病房或加護病房細心照顧。重症者每次換藥,需有四到八位醫護人員投入數小時,讓醫院人力捉襟見肘。許多人紛紛自動取消休假,或跨區支援,還有已經退休、離職或在外開業的醫護表示願意回醫院協助,在在讓人看見醫護人員的無私大愛。
若非無私大愛,如何克服重重障礙,安住於醫療崗位?我們多一分感恩的心,讓醫護人員愛的付出,得到一分感恩的回饋,也能使整個社會的幸福與健康更有保障。
人生在世,離不開人與人之間。我們若能珍惜人與人之間,不論面對何種人際關係,都把心顧好;做人守根本、家庭有倫理,社會自然平安。期盼普天之下,人人皆能如此,同聚善念福緣,世間將充滿祥和瑞氣。
原刊於《有禮達理──人文素質的涵養》,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