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的陳女士,今年初因泌尿道感染至花蓮慈濟醫院急診就醫。在就醫過程中,高齡個案管理師發現陳女士喪子後,媳婦、孫子也相繼離開她,因此罹上重度憂鬱;140多公分高的陳女士,體重卻高達90多公斤,BMI將近45,還陸續出現認知障礙、功能退化、衰弱症等老年病症候群,多次出入骨科、腎臟內科以及心臟內科門診就醫。
在老年醫學科收治後,開始為陳女士進行慢性疾病整合、身體適能評估、身體組成分析、認知障礙及憂鬱處置、骨質酥鬆衰弱症防治、預防跌倒衛教、營養指導、生活功能評估、居家安全改善等完整介入。一個月後,陳女士的身體活動、肌力以及精神狀況都有明顯的進步,老年憂鬱量表分數也從原先的12分(滿分15分)降至四分,吃的藥也大幅減少。
陳女士多次向醫療團隊分享:「我這條命,是慈濟救的,還提供老年周全性評估,減少重複用藥及潛在性不適當藥物,真的很謝謝醫療團隊的幫助。」在她人生谷底的時候,主動發現了她,幫她找回身體、心理的健康。
莫輕忽 老化症狀是生病的早期表現
在我的門診,常會有長者抱怨身體多處不適:「醫師,我最近老覺得膝蓋痛,骨科說是退化,吃止痛藥也沒什麼用,還是痛」;「胸口也時常悶悶、阿雜,到底是什麼問題?」或者是「醫師,我最近覺得頭暈、全身無力,醫師也沒說有什麼病,每天光是吃心臟內科的藥、新陳代謝科的降血糖藥,一天需要吃到十幾顆藥,吃藥都吃到飽」……
健康老年人雖然身體功能仍會隨着年齡增加而下降,但是自然老化不至於影響個人執行日常生活能力。因此,許多被認為是老化的症狀,實際上卻是生病早期表現。而當多重因素的健康問題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累積造成多重器官系統的功能受損,導致個人較不容易應對所遭逢的生理與心理挑戰,這時就會產生「衰弱症」。
在台灣,罹患「衰弱症」的盛行率約5%至11%,常見的指標包括非刻意的體重減輕、做事感到無精神、低身體活動量、肌力下降、行走速度變慢。但老年人除了單一或多重急、慢性疾病外,也常合併許多常見的問題,包括:認知障礙、憂鬱、譫妄、功能退化、跌倒、尿失禁、便秘、嗆咳、吞嚥、營養問題、多重用藥等「老年病症候群」。可惜的是,有許多人會將長輩的身心症狀當成「正常老化」的現象,而忽略了早期治療的機會。
周全性評估與照護 緩老又護腦
老化是自然過程,無法延緩或阻擋,面對它接受它就對了。過去老年人的健康照顧以疾病為導向,但老人家常不會主動描述症狀,又因症狀不典型,若再加上照顧者疏忽等,潛藏病症常會被忽略而延誤治療。因此,治療上必須以「人」為主體,做全面性的考量並加以整合。
花蓮慈濟醫院設有老年醫學科,經由老年醫學專科醫師周全性評估,還有高齡個案管理師、社工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營養師、臨床藥師,結合了門診、病房、照會等服務,擬定老年人各項疾病治療的整合目標,改善老年人的生活品質,主動提供周全性照護守護長者健康,讓醫療不再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醫療模式。
「記得關心你的長輩是否出現類似老年病症候群,並即時尋求老年醫學專業的協助!」了解老年病症候群可以幫助篩檢有醫療照護需求的老人,藉由周全性老年評估來完成慢性病控制、認知、情緒、多重用藥、功能退化、跌倒、尿失禁、衰弱症等各項分析,再藉均衡營養、復健及整合醫療介入,達到預防及延緩失能、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的目的。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