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洞簫

品味洞簫,簫聲純樸,有超脫世俗的清越,有觸及人心的深沉,有質樸的情感,也有安撫心靈的溫柔,含蓄而又深刻。
-->

〈月下菩提〉(New Century Workshop《天地和合》專輯)(洞簫:譚寶碩/古箏:徐美婷)

天地蒼茫。

風吹過石頭、枯枝、吹過樹林,發出呼嘯聲。

人在這天地蒼茫之中,會生起各種情感,有的感到淒涼,有的感到喜悅,有的豪情萬丈,有的讚嘆大自然。

簫音本質就是大自然的風聲。

一口氣吹下去,洞簫便發聲了,空氣與洞簫的吹口磨擦,使簫音带上原始的滄桑韻味。天地蒼茫的曠達,有很強的感染力,觸動人內心深處的情感,人與簫,聲與情,由此交融。

品味洞簫,簫聲純樸,有超脫世俗的清越,有觸及人心的深沉,有質樸的情感,也有安撫心靈的溫柔,含蓄而又深刻。

品味人生

中華文化,重視一個品字。

一事一物,除了外表,還有其深層的內容,在內心引發的觸動。品茶、品菜、品花、品石、品樂、品曲……甚至品味人生。

你若有情,一草一木皆有情。你若有意,世間萬物皆有深意。

在洞簫的演奏技巧中,沒有製造情感的成分,但它又確實能表達人的內心情感,這是一種昇華的情感。洞簫的表達是率直的,由氣吹奏而變成音,直來直去。而氣息的使用,又與心有關連,稱之為心息相依,毫無掩飾。

演奏者的心,可以在簫聲中清晰呈現。所以,將修習洞簫從技術層次提升成為人生修行,成為文化修養,如此修習洞簫,才能使簫聲有情有深度。

洞簫之美,完全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美學,體現我們民族的性格,體現中華民族看天地人生的角度和方式。學習洞簫,應該將洞簫與中華文化緊密相連,深入理解和實踐民族美學,從而理解中國文化,理解中華民族的優秀品格,理解中華文化與天地萬物的關係,有其深遠的意義。

萬物靜觀皆自得。

無論吹奏者或是聆聽者,懷着這份情愫,讓簫聲在一瞬間觸及心靈,無需懂得,無須言語,與簫聲相遇的刹那,哀傷或喜悦,感懷或回憶,都在心上流淌。

今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

譚寶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