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吃掉自己

在細胞而言,那是分解自身的蛋白質。癌細胞需用到大量的葡萄糖以化作能量。於是癌細胞催動一個叫「葡萄糖新生作用」的操作,把胺基酸轉為葡萄糖;病人也就消瘦了。

若想要練到一身肌肉,容易嗎?無論如何,有沒有方法可以幫一把,事半功倍?有人為了「練大隻」,求助於藥物,或是盡量吃多一點,包括一些蛋白質速食營養素。這些東西,自有其效用,好比是:若要建房屋,少不了添置磚瓦木石。

1997年,美國約翰霍金斯大學一位名叫李瑟金的學者發現了一個「肌生成抑制素」(Myostatin)。那是一種能助「骨骼肌」生長的「負調換因素」。「負」的意思是「反比」:在一個人的身體中,這東西愈多,此人的骨骼肌愈加不能長得強壯;反過來,若它被抑制,可以幫助肌肉變得豐滿。

試簡單解釋。人體中有三種肌肉:心肌、平滑肌、骨骼肌;現在單表骨骼肌。大隻佬的肌肉,正屬此物。骨骼肌中,包含一束「肌纖維」。每一個組成「肌纖維」的細胞,源自一些「肌胚細胞」。肌胚細胞何來?在「肌纖維」的組織中,有一些幹細胞,我們稱之為「肌衞星細胞」。「肌衞星細胞」若分化,會成為「肌胚細胞」,後者再分化而成為「肌纖維」。上述的「肌生成抑制素」,能抑制這些分化的操作,所以愈多愈壞事。

肌生成抑制素

舉一個例。癌病患者往往有急速消瘦的徵狀,變得骨瘦如柴。這一種消瘦,我們稱之為「惡性消瘦」。然則它是怎麼樣形成的?成因有二:第一,癌細胞分泌的「肌生成抑制素」(Biochem. J., Vol. 446, pp. 23-36),會阻止上述那種「肌衞星細胞和肌胚細胞、相繼發功、促成肌纖維」的分化;第二,「肌肉蛋白」被肌肉細胞內的「自噬」機制徵用,而趨向缺乏。

自噬的機制,可以形容為「自己吃掉自己」,正好像一個人肚餓時,咬吃自己手臂的肉,用以充飢。在細胞而言,那是分解自身的蛋白質。癌細胞需用到大量的葡萄糖以化作能量。於是癌細胞催動一個叫「葡萄糖新生作用」的操作,把胺基酸轉為葡萄糖;病人也就消瘦了。另一方面,「肌生成抑制素」尚能施展多一個功能。有一個叫「泛素」的蛋白質,會同時產生出來,把自己細胞內的蛋白質加上標記,俾能加速將其分解。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顧小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