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沙士後,香港走出疫埠,印象中當年政府團隊搞了多個活動:有維港巨星匯、有皇馬訪港,幾個月時間就復原過來。16年後的今日,香港面對的已不是疫症那麼單一負面因素,而是夾雜市民怨氣、政府管治無能,以及白一點,因為《逃犯條例》修訂引發香港市民以至國際社會對一國兩制的信心動搖。問題複雜及立體得多,唯以現時特區政府的能力、智力及創造力,再來一次的形象重建談何容易,更怕是愈做愈錯,更愈為出醜。
港府管治無能 修例風波動搖金融中心地位
財爺明確說明,修例風波令本港國際形象大受打擊,認為要重建外界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認識及了解。這個觀察算是近日政府高層中,說得較為中肯及符合實情的少數之一。的確,單從港元匯價、本港股市以及樓市表現而言,近一個月香港發生的種種事情,是未有對市場走勢有太大影響,但短期走勢及中長期市場對本港的信心,是絕不能夠混為一談。
之前很多報道已提及,有富豪要將資金調離、有大企業每日要制定員工上班緊急應變,這一切都會隨着市面平息而被淡化。七一所見,特首龜縮13日後,聲聲民情民心民意之際,對撤回修例訴求仍無動於衷,為了如期升旗,會展舉行中的家居及寵物展覽被臨時叫停,參展商損失慘重,周邊食肆持續個多月,生意凋零、訂枱取消、被迫停業、慘過沙士,交租交稅出糧,有誰同情?只怕反送中尚未成功,店舖已要提早送終。
至今,非暴力遊行已演變成暴力衝擊,超廢議員中途殺出抽水,未敢面向又要威又要戴頭盔、未知是人是鬼的衝擊者,卻對着未作出任何行動的執法者指手畫腳,最終還是任由立法會大門被拆毀,在暴力與理性之間,最終可以肯定,又係納稅人埋單、清潔人員執手尾。香港已不再是安全城市,至於仍是不是國際金融中心,問題在於政府管治出現大病、而且凡事只唯命是從於內地指引,以至大灣區的融合,香港已令不少投資界相信只會愈來愈內地化,遲早會變成或降格至只為中國服務的金融中心而已。
的確,香港政府可以花點錢,做幾場國際市場巡迴推介,兼且邀請最具備國際份量的頂尖商界領袖、財金官員及代表人物,雲集香港搞幾場研討會,讓他們重複幾篇客套說話,為香港打打氣等等。可是,一兩日的隆而重之過後,熱鬧又走回平靜,作為一個形象修復及認知提升的可持續考慮。坦白說,香港政府以至財金政策層都要做點事情,打破外界對本港徹底傾斜內地、全面走向一國、自我淡化兩制的憂慮。政府雖然能力一般,而且每況愈下,但少提一點大灣區、戒掉時常將祖國商機掛上咀邊的習慣,這些都是任何平庸之士可以辦到。
近期發生的問題,根本重點是政府領導及一眾問責官員的素質,一蟹不如一蟹相當明顯。官員少發言、少辦事、多隱形,原來最為明哲保身,甚至奉為文化,商界及社會豈會看不到呢?中央如果仍視香港具備價值,應該主動誠邀一批有真正價值的政商有能之士,取代一批廢官。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