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無論走到哪裏,我們往往都會看到一些標語:「祝賀我校某某奪得今年全縣高考文科第一名!」「祝賀我校某某奪得全市中考狀元!」「祝賀我校今年高考升學率奪得全區公辦學校第一名!」還有各種關於中考高考優生的成績榜,可以想見,再過一段時間,這些學校將會有大學錄取榜,考上各名牌大學的學生的名字和照片將被醒目地展示在學校大門外。
先順便糾正一個語病──「祝賀」一詞用在這裏是有問題滴!哪有自己「祝賀」自己的?
一般來說,無論「祝」還是「賀」,都是別人對自己,或者自己對別人。「祝你生日快樂」、「新婚賀喜」、「祝開市大吉」、「賀壽」等等。我們經常在媒體上看到,我國領導人祝賀某國誰誰誰當選總統,也看到國際友人祝賀中國什麼什麼取得成功──比如國際友人給習總書記發賀電「祝賀中國十九大召開」。但是,我們不會看到中國自己的媒體說:「熱烈祝賀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有誰能在我們的媒體上找到這樣的說法?再比如,每年國慶,全國各地都有「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多少周年」的標語,但你無論如何看不到「熱烈祝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多少周年」的說法。如果有人這樣「熱烈祝賀」,那他就把自己排除在中國人之外了,他應該是歪果人。
因此,「熱烈祝賀我校高考再創新高」這個說法是不妥的。你難道不是本校的師生嗎?要「祝賀」也應該是別人來「祝賀」你呀!也許有人會問我,那取得了好成績,想表達喜悅該怎麼說呢?
應該說「慶祝」。
好,語文老師糾錯完畢。回到今天文章的主題。其實很多學校大張旗鼓宣傳自己的「第一名」呀「狀元」呀等等,學校說的都是事實,因為他學校的確是「第一名」,「狀元」的確在他學校。老師們流汗流淚辛辛苦苦奮戰了三年,終於到了收穫的季節,以這種方式表達一下自己的喜悅,也是應該的。
取得了成績,當然應該慶祝。我向所有高三初三的老師表示敬意!你們辛苦啦!把一屆又一屆學生送到了高中或大學的「彼岸」後,兩個月後又將回到起始年級迎接新一批學生,你們是勞苦功高又默默無聞的擺渡者!
勿過度吹噓成績
宣傳高考成績是理所當然的,慶祝「再創新高」也無可厚非的,但不要吹的太離譜。
比如,那些有幾十個上考清華北大的學校,就不要吹了吧!如果你實在忍不住想吹,你就應該也同時一起說說你當初是怎麼不擇手段招生的?或者你享受了怎樣的「招生特權」?你壟斷了所在地區的全部「優質生源」,現在你又在那裏吹你的「高考輝煌」,你的臉皮也太結實了點吧?
去年有位朋友在我朋友圈發了一條消息,大意是說某校某班的高三考生全部上了600分,很得意的樣子。我在她文章後面只跟了四個字:「生源如何?」
有本事,你把你當初的生源狀況說說。可是從來沒有哪個學校這樣宣傳:「我們今天高考取得了輝煌的成績,除了老師的努力和孩子的勤奮之外,我們當初的生源也是很好的。」
是的,迄今為止我還沒有看到任何一學校取得了輝煌的高考或中考成績後,會說:「其實這一屆的生源也相當不錯的,我們當初還花了錢挖了一些尖子生……」
有些吹噓的話也太經不起推敲了:「今年我校又培養了五名進入清華、北大的優秀學生!」怎麼才培養了五名呢?您為什麼不多培養一些呢?那樣對國家的貢獻不更大嗎?
其實,有關部門已經明確規定,媒體不能再宣傳「狀元」,甚至有些地區的高考成績都不通知學校而直接告知考生本人,比如去年我就聽我廣東中山市的一位朋友說,他們學校的高三考生便是直接獲得高考分數,招辦不再把學生的高考成績傳達給學校。
我特別為這種做法叫好!但在一些地方,宣傳中考或高考「狀元」的調門似乎並沒有降低。今年,我雖然沒見到本地紙媒宣傳「高考狀元」了,但有媒體卻換了一個說法:「全省理科(或文科)最高分」,然後又是按以往那個套路,大談這個孩子如何學得輕鬆,如何全面發展……我想問問成都個別媒體,你為什麼要和中央精神對着幹?都說「黨媒姓黨」,難道你們改姓了嗎?
就算學校宣傳的中考或高考成績是屬實的,我也有隱隱不安:那些沒有取得中考優異成績的孩子,還有那些高考失利的學生,就不是學校的「成績」了嗎?如果他們這段時間回到母校,看到鋪天蓋地的這些喜報紅榜,他們將平添多少自卑?他們情何以堪?
要愛每一個孩子
當某些學校宣稱他們今年又「培養」了多少上名牌或重點大學的學生時,我只想問校長:「貴校不是也有落榜的學生嗎?那麼,那些沒有考上大學的學生是不是貴校培養的呢?」
所有學校的校長和老師,從來都宣稱「要愛每一個孩子」,這裏的「每一個孩子」當然就包括升學成績平平的學生,還包括由於基礎的原因,由於身體的原因,由於智力的原因,以及由於其他種種原因而在學業上不那麼「光彩」孩子,有的孩子升學成績甚至還很糟糕,可到了「關鍵時候」,有的學校愛的還是那些成績好的孩子。
難道中考高考沒考好的孩子就不是我們的「成績」了嗎?
有人會可能對我這個問題感到不解:沒取得優異升學成績的學生怎麼能算是學校的「成績」呢?
是嗎?那我就要追問了──不是說「做人第一」嗎?不是說「多元智慧」嗎?不是說「做最好的自己」嗎?不是說「把孩子放在正中央」嗎?怎麼到了現在,這些話就不算數了?那「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銅字標語還在高大的教學樓牆上閃閃發光呢,怎麼到了現在,學校的眼中就只有部分升學成績「驕人」的學生了呢?哦,原來「放在正中央」的「孩子」只是那些「尖子生」那些「狀元」啊!
我一直認為現在的教育很功利,有些學校很勢利,現在「功」中考和高考之「利」,將來「勢」校友中的「局長」、「廳長」、「老闆」、「董事長」之「利」──看看每次校慶時,坐在主席桌上的那些油頭粉面的「傑出校友」就知道了。如此勢利之下,你讓那些學生如何「今天我以學校為榮」?
「每一個孩子都是我的驕傲!」這是著名特級教師霍懋征生前一句話。這句樸素的話,讓所有只把「尖子生」視為驕傲的教育者感到羞愧!
考試必有落榜者
要承認,只要是選拔性考試,就必然有落榜者──如果人人成績優秀,這樣的選拔考試絕對是失敗的;但從做人的角度說,從以後的人生來說,落榜者不一定就意味着失敗者,未來的路還長着呢!只要孩子在學校學會做人,富有愛心,品行端正,熱愛勞動,他就是學校的驕傲。在我近40年的教育生涯中,我所帶班級的高考成績,有過輝煌,也有過暗淡。但無論如何,只要學生日後善良、正直、勤勞、上進,我都視為我最優秀的學生。
在我教過的學生中,有的後來成為所在領域的棟樑,或為國家贏得榮譽,我當然自豪;但同時那些普通勞動者,也是我的欣慰。在拙著《愛心與教育》中,我特別寫了一位高考落榜生寧瑋,這女孩雖然沒考上大學,但因為她的善良和勤勞,在打工途中,不斷給周圍的人以溫暖,她也因此而贏得了自己的幸福。我發自內心地為她是我的學生而感到驕傲!
走進一些名校,特別是一些百年老校,會看到學校牆上掛着一些院士和名人的圖像,圖像下面會註明,這都是母校「培養」的。每當這時,我就會想,建校100多年了,就培養這麼幾位「人才」啊!這有什麼值得「驕傲」的?更多的普通勞動者難道就不是學校培養的?當校長時,我曾在教工大會上說過,我們學校還年輕,創辦才幾年,我堅信,以後我們學校也會走出科學家、藝術家,但即使到了那時,我希望我們的校園裏,不僅僅有科學家和藝術家的肖像,同時還有從我校走出去的「中國第一廚師」的肖像,「中國第一環衛工人」的肖像!
我再次想到了蘇霍姆林斯基。讓每一個從自己身邊走出去的人,都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想。因此,蘇霍姆林斯基眼中的人,決不只是少數有可能成為科學家、藝術家等名人的天才少年,而更是包括了未來只能成為普通勞動者的孩子。有人曾經質疑:「蘇霍姆林斯基為什麼沒有培養出同他一樣赫赫有名的傑出人才?」進而懷疑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偉大。我認為,這種想法是偏頗的。一個人能否成為科學家甚至獲得諾貝爾獎,更多的和他的天賦以及家庭教養有關,和學校也有關,但關係不大。如果我們只盯着學生是否獲得了這樣或那樣的大獎,是否考上了清華、北大或哈佛、耶魯(甚至為此目的而不擇手段地挖別人的優生),而忽略了培養了無數善良、勤勞、富有智慧的普通勞動者,這是教育的悲哀!
還是回到文章的開頭。學校取得了中考或高考的輝煌成績,當然可以大張旗鼓地慶祝,但在宣揚中考第一名或高考狀元時,是不是同時也張榜公布並表彰一下各種類型的優秀學生?──最善良的學生,最勤奮的學生,最樂觀的學生,最堅強的學生,最孝順的學生,最陽光的學生……這些孩子也是學校的教育成果啊!他們也是母校的驕傲!
有一個故事大家已經熟知,但今天我們有必要重溫一下──
美國總統卡特當選之日,有人向他的母親祝賀,說她培養了一個傑出的兒子。可卡特的母親卻驕傲地說:「還有個同樣傑出的兒子呢!他是卡特的弟弟,正在我家後面的園子裏種地……」
原刊於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本社獲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