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天──慶祝端午節和父親節

對於莘莘學子而言,6月正是考試月。其實每年還有兩個節日會在6月發生,它們就是端午節和父親節。

一年12個月,6月正是一年的中點,在教育前線,它是一個學年的終結。對於莘莘學子而言,6月正是考試月。其實每年還有兩個節日會在6月發生,它們就是端午節和父親節。

端午節是東亞文化圈的傳統節日,定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所以多是在新曆的6月出現。兒時唸書時都會學到端午節是紀念楚國詩人屈原與吳國忠臣伍子胥的節日。原來經過以往不少學者的考證,在屈原投江自盡之前,端午節已經存在於吳越一帶,故端午節這個習俗很有可能是起源自吳越族。端午節中最常見的兩個習俗不容置疑是龍舟競渡和吃糉子。原來兩個節日都與龍有關,相傳吳越人認為自己是龍的傳人,於是在每年的五月初五日會舉行祭圖騰儀式來求風調雨順、農作大豐收。吳越人將食物裹在樹葉或裝在竹筒中,並投到江裏去,這就是我們現在糉子的初型。

此外,吳越人也會在這天划獨本舟去探訪朋友的習俗,有時還會進行比賽作樂,久而久之便成為了今天龍舟競渡的習俗。除了香港外,中國內地、台灣、日本、新加坡、越南、韓國等地都有慶祝端午節的活動和習俗。

向父親致敬

第二個6月的節日就是父親節,父親節定在6月第三個星期日。父親節是源於二十世紀初的美國,當時住在美國華盛頓州的杜德夫人,在參加教會母親節禮拜後,期盼能有一個特別的日子,向自己的父親致敬,於是提出了建議,定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為父親節。

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日子和活動慶祝父親節,在中國內地、香港和澳門都是以6月第三個星期日作為父親節,但台灣卻定於8月8日,你知道為什麼嗎?除取其諧音「爸爸」而外,原來還有一段故事。1945年的8月8日,中國抗日戰爭戰況漸見明朗,一些上海愛國人士便發起「父親節」來頌揚在戰場上英勇戰死的父親們。當時上海市各界黨國元老、名流紳仕如吳稚暉、李石曾、潘公展、杜月笙等人,都深覺父親節的意義重大,於是提出定立父親節的建議,並聯名上書上海市政府轉呈中央政府把8月8日定立為父親節。除了諧音和歷史的故事外,其實8月8日的「八八」二字,還有點像爸爸的鬍子,而且從字形上將「八八」二字連綴後,就更像一個「父」字。

父親節我們都慣常是外出進餐慶祝,若你今年錯過了與父親慶祝的機會,不妨考慮在8月8日與父親補辦慶祝,也為他帶來一個驚喜。母親節我們會以康乃馨作禮物送給母親,父親節我們又應該送什麼花給父親呢?大家可考慮送有「父親節之花」美號的石斛蘭作為父親節禮物。

最後補祝各位爸爸父親節快樂!

楊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