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父吟——諸葛亮的「智珠」

諸葛亮之父諸葛珪,曾任山東梁父縣梁父尉,諸葛亮則少隨父遊宦其地。時梁父縣梁父山一帶,有民謠叫〈梁父吟〉,作者不可考(無名氏),為一首「樂府詩」,諸葛亮非常喜歡吟哦此民謠。

台灣2020年總统大位競逐熱熾,但不管藍營或綠營候選人,無不受制於所謂「民調」丶或「網意」這兩種新興政治「工具」,候選人能否有機會上位競逐,好像可以全由這兩項「工具」操作,實在有點那個。由是不禁令人想起孔明好為〈梁父吟〉,「二桃殺三士」的故事。

諸葛亮備受推崇

唐朝詩人杜甫對諸葛亮推崇備至,除了讚賞他「名成八陣圖(由「天地風雲,龍虎鳥蛇」八種陣式組成)」外(《八陣圖》);更說「諸葛大名垂宇宙」,「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如凌霄的飛鳥,喻德才絕世獨立),伯仲之間見伊呂(伊尹、呂望),指揮若定失蕭曹(蕭何、曹參)」(《詠懷古跡五首.之五》)。令世人奇怪的是,除了天縱之資、天生聖人外,諸葛亮的智慧泉水,到底從何而來?史載難稽,只能以蛛絲馬跡,強解則個,興許可資茶餘飯後。

晉陳壽《三國志‧蜀書五‧諸葛亮傳》:「亮躬耕隴畝(南陽),好為〈梁父(甫)吟〉。」追溯諸葛亮之父諸葛珪,曾任山東梁父縣梁父尉,諸葛亮則少隨父遊宦其地。時梁父縣梁父山一帶,有民謠叫〈梁父吟〉,作者不可考(無名氏),為一首「樂府詩」,諸葛亮非常喜歡吟哦此民謠。強行猜想其原因是:

1.     諸葛亮在南陽臥龍崗「苟存性命於亂世」,當然懷鄉想親;

2.     他雖苟存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但清季康有為尊師朱次琦所説:「良才未必千人見,但聽風聲便不同」(〈新松賦〉),他同儒士交往,環顧大局,不免論安言計,舌服群儒,以致聲名遠播;否則,則徐庶也不會推介給劉備。明羅貫中小說《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計襲樊城 元直(徐庶)走馬薦諸葛」,對此有很生動描繪──徐庶對劉備説:「若得此人(孔明),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也。此人(孔明)每自嘗比管仲,樂毅;以吾觀之,管樂殆不及此人。此人有驚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劉備回憶説:「水鏡先生(司馬徽)有言,伏龍(孔明)、鳳雛(龐統)兩人得一可安天下。」而令孔明念茲在茲的〈梁父吟〉,可能就是他的智慧之源。

「二桃殺三士」典故

看看〈梁父吟〉:

步出齊東門,遙望蕩陰里。里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

問是誰家墳,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絶地紀。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子(晏嬰)。

成語「二桃殺三士」,謂以「謀」殺人,殺的是春秋時齊景公麾下三員猛士──公孫接、田開疆和古冶子死義的故事。

公孫接、田開疆和古冶子事齊景公,以勇力博虎聞。一次,齊相晏子(嬰)過而趨(經過他們身旁,識趣地快歩走過,表示不想驚動他們),但三人都沒有起來同晏子打個招呼。

晏子(認為他們的行為不妥)入見(齊景)公曰:「臣聞明君之蓄勇士也,上有君臣之義,下有長率之倫,內可以禁暴,外可以㓕亂;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祿。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上無君臣之義,下無長率之倫,內不以禁暴,外不可以威敵。此危國之器也,不若去之。」

成語「二桃殺三士」,謂以「謀」殺人,殺的是春秋時齊景公麾下三員猛士——公孫接、田開疆和古冶子死義的故事。(百度百科)
成語「二桃殺三士」,謂以「謀」殺人,殺的是春秋時齊景公麾下三員猛士公孫接、田開疆和古冶子死義的故事。(百度百科)

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

晏子曰:「此皆勍(粵音亭,強勁也)敵之人也,無長幼之禮。」因施心計,請公使人少餽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計功而食桃?」

公孫接仰天而歎曰:「晏子,智人也(一定是他向齊景公提出的計謀),夫使公(送桃來的人)之計(論功而食),不受桃,是無勇也;士眾而桃寡,何不計功而食桃矣。接,一搏猬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把桃拿在手上)。

田開疆曰:「吾仗兵而卻三軍者再,若開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

古冶子曰:「吾嘗從君濟於河(渡河),黿(大鱉)銜(咬)左驂,以砥柱之流(大鱉咬住車左邊的馬,一直拖到河的中間)。當是之時,治少不能游(不會游泳),潛行(卻潛在河裏),順流九里,得黿而殺之,左採驂尾,右挈(拿)黿頭,鶴躍而出。津人(河邊的人)皆曰:「河伯也。」若冶視之,則大黿之首(津人其實看到大黿的頭)。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二子何不還桃?」抽劍而起。

公孫接、田開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讓,是貪也;然而不死是無勇也。」皆反(返)其桃,絜領而死。
古冶子曰:「二子之死,冶獨生之,不仁;恥人以言(用話羞辱人)而夸(誇)其聲(捧自己聲望),不義,恨乎所行(不滿意自己行為),不死(不敢去死),無勇也。」皆反其桃,絜領而死。

(送桃)使者復(景公)曰:「已死矣。」公殮之以服,葬之以士禮然。(漢劉向編集《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第二十四》)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二十五卷》「晏平仲二桃殺三士」,以小說筆法,繪聲繪影的描述這個故事,還附有一首詞追述此事:「齊景雄風,因習戰,海濱畋獵。正驅馳,忽逢猛獸,眾皆驚絕。壯士開疆能奮勇,雙拳殺虎身流血。救君危,拜爵寵恩榮,真豪傑!古冶子,除妖孽;強秦戰,公孫接。笑三人恃勇,在齊猖獗。只被晏嬰施小巧,二桃中計皆身減。齊東門,累累有三墳,荒郊月。」(調寄〈滿江紅〉)二桃殺三士,遂成使計殺人同位詞。

孔明好為〈梁父吟〉

〈梁父吟〉故事,對諸葛亮「啟示」,或可見諸他的軍事行動的「隆中對」,反間計和《出師表》裏囑咐劉後主管治朝政諸事中。「隆中對」又稱「隆中三策」、或「草廬對」,但有擬是後人附麗。故事見諸於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漢建安十二年(西元207年)冬至十三年春,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建議下,三訪隆中(南陽市臥龍崗,一說襄陽市城西十三公里之古隆中),諸葛亮遂為劉備分析天下大勢: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保其嚴阻,以成鼎足之勢;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伺機北伐中原,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另見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

在《三國演義》裏,諸葛亮於蜀漢建興五年(西元227年),第一次出兵祁山北伐曹魏,就用了反間計,散布謠言説,司馬懿要奉新君,克日起兵攻各地,令魏新主曹,削去其驃騎大將軍官職,貶為平民,令他居閒,好使他有更好形勢準備出兵(《三國演義.九十一回》:「祭瀘水漢相班師 伐中原武侯上表」)。北伐軍至天水時,他又用反間計,收伏了姜維(九十三回:「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侯罵死王朗」)。

諸葛亮為劉備分析天下大勢。(中國文化研究所)
諸葛亮為劉備分析天下大勢。(中國文化研究所)

諸葛亮行前,寫就名垂千古的《出師表》,歷述:「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他提醒劉後主「誠宜開張聖聼,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陡罸臧否,不宜異同,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並且要親賢臣,遠小人。宋陸游說:「出師一表真名世,千古誰堪伯仲間」(《書憤》),宋末元初的愛國詩人鄭思肖更是:「醉後愛歌諸葛表。」(《雁足》)

彭家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