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多前,就讀幼兒園的莊小弟到花蓮慈濟醫院看我的門診,主要是因為鼻子過敏問題,小男孩的體型很明顯的比同齡的孩子瘦小,且動作也較為緩慢。在接受中醫過敏治療約九個月後,2018年1月,莊媽媽才提及莊小弟有發展遲緩的問題,正在兒童發展暨復健中心接受復健治療。
莊媽媽是因為發現兒子在玩球的時候,眼睛和手腳的反應常常跟不上球的速度;在畫圖時,畫出來的形狀也不明顯,畫不出形狀的細部;吃飯的速度也很緩慢,常常吃一頓飯要用掉一至兩小時。而且在幼兒園裏的一次健康檢查中,莊小弟被認為有發展遲緩的症狀,於是2017年12月,轉介給花蓮慈濟的兒童發展暨復健中心團隊進行評估,確診為右手精細動作不靈活。
中西醫治療雙管齊下
於是,我建議,莊小弟的復健課程可加入中醫治療,因為根據中醫記載,有「五遲」和「五軟」的疾病症狀與治療。五遲是立遲、行遲、髮遲、齒遲、語遲;五軟是頭項軟、口軟、手軟、腳軟、肌肉軟。這也就是說中醫也能治療遲緩兒,經以中西醫治療雙管齊下,相關症狀的改善更顯著。
因此,我開始為莊小弟進行中醫的治療,結合中藥、針灸、雷射針灸及中醫推拿等四種療法:針灸百會、四神聰、智三針、耳門、廉泉、合谷等穴位,以刺激運動區、感覺區和足運感區,活絡神經反應等,也可以幫助調節肌肉,改善手腳活動能力。
以低劑量雷射對準穴位的雷射針灸,無痛、也無副作用,效果與傳統針灸相同,適合用於怕針痛或暈針的病人,特別是用在小孩身上。中醫推拿則是在背部、胸腹及手部,特別是背部的督脈和膀胱經,透過輕捏的方式來疏通經絡,以增加抵抗力,這方法也適用於嬰幼兒腦性麻痺、發育不良及發展遲緩。
經中西醫合併治療一年後,莊小弟右手精細動作有大幅的進步。莊媽媽開心的分享,莊小弟的動作有明顯進步,像是看得出孩子畫畫有形狀,最近已經可以畫出公主的模樣;也能連續下樓梯跟單腳站立,過去有困難的粗動作、細部動作都做得很好,中西合療的效果真的很好。
臨床上,若發展遲緩兒童接受西醫治療的進步有限,家長可以考慮中西醫合併治療。例如孩子講話的能力出現障礙,在中醫屬於「語遲」,可使用石菖蒲、茯神、遠志等藥材,具有開竅醒腦的作用,這藥方也應用於大人中風的失語症。
兒童屆齡而未能站立、走路,在中醫屬「立遲」、「行遲」,以及「手軟」、「腳軟」的範圍,使用人參、黃耆、山藥、茯苓、白朮等藥材,能幫助肌肉生長、肌力也可增強,再經西醫的復健處方治療,應會有更明顯的進步。若咀嚼力較弱,甚至流口水,在中醫則是「口軟」,使用健脾方面的中藥,如白朮、茯苓,可以改善症狀。
針對學齡前的孩子,中藥與針灸可以幫助大腦發育,除了針灸刺激穴道,也能使用開竅益智的中藥,如石菖蒲、遠志、冰片等;而酸棗仁、柏子仁等中藥處方可寧心安神;補益元氣中藥如黃耆、黨參等;補益精血中藥,如熟地、黃精,依照醫囑靈活運用,可促進孩童腦部發育。
然而要提醒家長的是,每一帖中藥處方必須經過中醫師針對孩子的體質,及症狀診斷後給藥,同時也須請醫師調配適合小朋友的藥膳及治療,切勿自行服藥。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大約有6%-8%的兒童為發展遲緩兒童,但有三分之二查不出原因,更需要家長仔細從孩子的生活中去觀察與關心,才能及早發現,及早就醫評估治療;而接受專業的中西醫團隊整合治療,更有助於改善慢飛天使的發展遲緩症狀。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