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衡量成功?看多少人能對你坦誠,以及你能對多少人坦誠

當別人不對你坦誠,原因可能是:怕得罪你、覺得你聽不懂、假設你無法溝通、希望討你歡心……

衡量成功的標準很多,財富、名聲、影響力、貢獻……每個人價值觀不同,用的標準也不同。

我用的標準之一,是多少人能對你坦誠,以及你能對多少人坦誠。

這兩件事,都不容易。前者,比後者,更難。

因為你能否對別人坦誠,你自己知道。別人是否對你坦誠,你渾然不知。

說真話比沉默好

先說你對別人坦誠。不容易的原因,是很多社會壓力,讓我們不敢說真話。特別是,當真話可能會讓人不高興時。

所以在很多會議中,我們選擇沉默。明知老闆的決策不對,或同事的執行有問題,但我們不說,因為預期老闆或同事會生氣,氣氛會弄僵。

不說的另一個原因,是沒把握自己的想法比較好。說了萬一引來批評,反讓自己變成箭靶。

所以要能說出真話,需要:

  1. 對自己有自信;
  2. 對事情有看法;
  3. 與別人有互信;
  4. 平常就建立了一種能接受彼此善意回饋的關係。

有這四點,算不算成功?

衡量成功更高的標準,是別人能對你坦誠。啊,這就更難了。

當別人不對你坦誠,原因可能是:怕得罪你、覺得你聽不懂、假設你無法溝通、希望討你歡心……

這些,都代表我們自己和人際關係的某種欠缺。沒錯,當很多人都想討你歡心,其實是一種欠缺。

我的職場路上,很幸運地碰到很多坦誠的「老闆」。他們未必給我高薪或大位,但都對我坦誠,挑戰我的觀點、點出我的盲點,投資我的成長,讓我持續進步。

我的「老闆」們有的年紀比我大,有的年紀比我小,有的才4歲5個月,像照片中這位弟弟。

當我幫他拍照時,我大叫「老闆」,他立刻回應,伸手抓相機。(作者提供)
當我幫他拍照時,我大叫「老闆」,他立刻回應,伸手抓相機。(作者提供)

我寫了一篇文章,說我跟這些老闆的故事,並分享如何找到「好老闆」,避開「壞老闆」。

原刊於王文華Facebook,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王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