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轉彎,與巴金森病一起攜手向前

許多巴金森病友用親身經歷,證明了巴金森病是可以被戰勝的,這對陪伴在旁的家屬與醫護團隊來說,更是一大鼓勵。

巴金森病是一種持續退化的動作障礙疾病,不僅會出現行動緩慢、肢體僵硬、不自主顫抖等症狀,也可能說話含糊、結巴,走路小碎步,嚴重時平衡不佳,甚至必須臥床。目前透過藥物、深部腦刺激手術(Deep Brain Stimulation,簡稱DBS)等方式治療,可以有效減緩症狀。巴金森病並不會影響大腦的認知功能,因此身體上的動作障礙帶給病友更大的心理壓力,特別需要家人及社會大眾的了解與支持。

長年以來,一直希望能將巴金森氏症的醫療照護,從醫院延伸到家庭、社會。在2007年7月7日,與一群志同道合的醫師、護理師、社工師、個案管理師、研究助理及病友,創立了台灣鬱金香動作障礙關懷協會(以下簡稱:鬱金香協會)。12年來,花蓮慈濟醫院巴金森研究中心與鬱金香協會持續舉辦各種活動,近六年更是在每年的4月11日世界巴金森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前後舉辦紀念活動,包括音樂會、研討會與慢跑、健走等活動,鼓勵巴金森病友,人生不必因此而轉彎。

積極配合治療與保持開朗的心境

曾經是樂團靈魂人物爵士鼓手江大哥,因為罹患巴金森病而放棄音樂夢想,為了相互鼓勵,我也重新揹起30年前的貝斯,相約在協會創會十周年的世界巴金森日紀念音樂會中攜手演出。青春鼓王重現江湖,精彩熱血的表演結束後,江大俠豪氣地說「讓我們相約再打(鼓)20年!」不僅為自己創造一個圓滿的回憶,亦鼓舞了許多因病放棄夢想的病友。

江正貴(左二)與陳新源(右一)。
江正貴(左二)與陳新源(右一)。

「誰說生病就不能出國!」熱愛旅遊的陳大哥,罹患巴金森病後不曾放棄自己的夢想,積極尋求治療並接受DBS手術,到目前為止已經周遊世界80多個國家。自工作崗位退休後還前往倫敦英語學院進修,並獲聘到偏遠地區小學擔任英語教學志工老師,熱愛生命、熱心付出的舉動,讓他在2017年獲得倫敦英語學院頒發「熱心志工傑出校友」的殊榮。

陳大哥也整理出自助式、半自助式、自由行及旅行團等四種出遊的方式及注意事項,在鬱金香協會所舉辦的「巴金森與我」研討會中分享,他說:「只有障礙的環境,沒有障礙的人,讓我們勇敢踏出夢想的第一步,身障者也能享受出國的樂趣。」

還有大家暱稱為賴皮的賴大哥,與同好一起組成阿氏車隊,騎着折疊腳踏車完成登上合歡山武嶺(台灣公路最高點)的紀錄。「我已經換第五顆電池,應該是台灣第一人吧!」已罹病30年並於2002年接受DBS手術的皮哥微笑着說,除了騎腳踏車運動健身,放假日皮哥和皮嫂也積極規劃出遊行程,並且以微顫的手繼續拍照記錄,雖然跌倒、受傷骨折都曾發生,但這些並沒有使他們卻步,臉書上傳來的旅遊美照不曾停過。

皮哥也鼓勵所有病友,一定要勇敢走出去,積極配合治療與保持開朗的心境,是對抗巴金森病的最大秘訣!

目前,巴金森病的治療方式可分為藥物治療與手術兩種形式。藥物治療種類很多,以左多巴(L-dopa)為主,可以有效控制包含動作緩慢、僵硬與顫抖等主要症狀;而手術治療最有效的方式就是DBS深部腦刺激手術,通常在病友藥物治療出現副作用,或已影響整體生活品質時,就應進行手術評估。

陳新源醫師在進行手術教學。
陳新源醫師在進行手術教學。

「我常提醒病友,離開醫院就要忘記自己是病人,我走出醫院之後身份也不是醫師。」連續四屆擔任世界巴金森日紀念音樂會的樂團貝斯手,和病友一起上舞台,就是希望大家除了積極尋求醫療、正面迎戰巴金森病外,也不要放棄自己生活中的工作和興趣。互相鼓勵、互相支持是我們協會的宗旨,希望我們巴金森照護團隊不只提供醫療服務,還有全方位的陪伴,從病友與家屬臉上看到的笑容,所展現的安心與開心,對團隊來說就是最好的鼓勵。

面對巴金森,我們一起攜手邁步向前!

陳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