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人大政協兩會會議,較往年的平淡,無論是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都在指定的議題上,謹慎發言。想不到,僅次於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獲得最多香港傳媒報道的一則新聞是一名自稱為「台灣女孩」、年齡卻已達57歲的港區政協委員在大會上的發言。她用有別與常人的誇張聲線和表情,以在台灣出生、青年時移居香港就學並曾在香港特區政府工作的個人經驗,就《堅持一國中國原則 豐富和平統一實踐 熱切期待兩岸統一到來》為題,慷慨陳詞,贏得十多次掌聲,代表着官方的肯定和讚賞。不過,另一岸的台灣政府對這位原居民的動作,不僅無動於衷,更根據台籍人士不能擔任內地黨政軍職的規定,對她處以最高額50萬元新台幣的罰款。
不計在會場內拍掌的港區政協委員,一般港人對這場表演是感到「肉麻」多過有趣。這宗內地官方認可的愛國行為,在香港變成負面新聞,反映兩地的文化差異。政協會議上的掌聲,相對香港民間的不屑,值得中央及特區政府官員深思。
不要忘記兩地在法治上的差異
另一宗惹起不少港人評論的新聞,是中國最高檢副檢察長孫謙,在政協一個小組討論中談到保護民營經營議題時表示,最高檢察院發出了幾份文件,核心是「不要輕易抓人」,「有些行賄犯罪,只要沒有謀取重大違法利益,就給了幾萬塊錢,這一類不要抓人」。他說,過去民營老闆被抓,造成工人下崗,企業停工,政府稅收也受影響。我相信,這項新政是配合去年11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時,強調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和保護企業家人身安全等方針。這個小貪可以不究的檢控政策,對經歷過遍地貪污,幾經辛苦才成功肅貪的港人,實在是難以理解。無疑,一國兩制的精神是尊重兩制差異。內地這項新政有其背景和原因,港人無權也毋須過問。不過,特區政府官員呼籲香港融入國家發展的同時,不要忘記兩地在法治上的差異。港式法治是香港可以在國際社會發揮作用、貢獻國家的優勢之一。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