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思敏:「衝症三招」與無條件關懷

羅思敏醫生該寫一篇「醫生之苦」,政府醫院、診所醫生一天看症,超過100宗,只得用「衝症三招」了。其實,醫生都想實踐「無條件的關懷」信念的。

看過羅思敏(Dana)撰寫的《醜小鴨的抗欺凌日誌》,想找Dana,談談她的作品,更想問問她,「衝症三招」,是什麼一回事。

談到校園欺凌,多是講到一班人,對一個人動手動腳。Dana的回應:「Physical bullying較易被發現/報道,所以受到注視。」Dana的創作,是「一直備受忽略的『智慧型欺凌』故事,如psychological bullying。」要改變這現狀,得「加強人文素養的培訓,fight against school bullying。」Dana說:「否則小孩們長大後,投身社會後也會習以為常,啞忍兒時受害,長大後為欺凌者,『蝦』返弱小過自己的人。」

讓我想到粵語片慣見的場面:奶奶「蝦」新抱(媳婦),新抱日後成為奶奶,又會「蝦」剛進門的新抱,惡性循環之事,沒完沒了。

醫者父母心

談及行醫之道,我們仍會說「醫者父母心」。Dana說:「近代提倡醫患平等,我不會以『父母』身份來診症,因為我不是站在病人之上,而是站在病人旁邊,同行。可稱之為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無條件的關懷。」

實況又如何,在醫管局工作的醫生,想「無條件的關懷」病人,談何容易,遂有「衝症三招」。「醫生有他的苦處」,Dana現身說法:「遂有第一招,No eye contact,醫生不望病人,只望電腦,非無情也,沒時間也。一望病人,就要多講幾句,門外的病人就要等多陣。一天下來,就要遲下班,不光影響自己下班,而是影響其他人收工。第二招,Non-touch technique,拍拍病人,是關心的意思,但不能用。病人受到關注,說話會更多,一如有eye contact,病人會多問幾句。第三招:講嘢無尾音,那就可以把要講的話,快快講完,節省時間。」

該寫一篇「醫生之苦」,政府醫院、診所醫生一天看症,超過100宗,只得用「衝症三招」了。其實,醫生都想實踐「無條件的關懷」信念的。

「醫生是人,看似無情卻有情。」Dana如是說,「只是現實與理想,那落差太大了。」Dana談及自己行醫心路歷程,分幾個階段的:「第一階段行醫,只求不要累病人,自自己可以有時間瞓覺和食飯。第二階段初嘗拯救到病人的滿足感。第三階段,覺得做醫生是一種福氣。感激我的病人,是他們各自的故事,多年來鼓勵着我,證明人世間仍然有愛,有善良的人。」Dana認同「醫學人文」精神,「只是社會充斥着太多物質,追數字文化,把它忽略了。」

後記

其後Dana傳來她出席「一個關於欺凌的故事」講座,向在座同學分享她的看法:「同學反應熱烈,原來小五生已經有他們自己的core values。」看來whole school approach,得與昤並進了。

Dana還編了一個舞台劇《燃竭好醫生》,寫出醫生的苦況。出現在舞台上,有醫護、病人、職工,寫出當前醫護困境,看了教人動容。

原刊於《頭條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張灼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