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文化的自覺和自信

文化的自覺,主要是指對自己母體文化的認知。如果缺乏這種認知,必然會產生一種迷失和困惑感。當這種迷失和困惑感愈大的時候,就會產生離心力,當離心力愈大的時候,社會就會產生墮落和動亂。
最近香港的西九董事局主席盛智文講了一句話:「我相信要創立一個成功的品牌,必須創造一些別人認同尊重的價值」。
 
從目前的香港文化藝術界的情況來看,許多人的價值觀是混亂的、迷失的。一方面有英國殖民地留下的問題。但是,回歸祖國近18年來,人們還是缺乏獨立、自主的精神,缺乏文化認同的自覺性。如果藝術只是為了感官的興奮和刺激,只是為了譁眾取寵,一時的利益和金錢,只是為了某個政治集團的利益,如同現代科學和藝術的發展和文明不是為了真正造福人類,不是為了「人」,塑造「人」而服務。意義又何在呢?
 
文化的自覺,主要是指對自己母體文化的認知。如果缺乏這種認知,必然會產生一種迷失和困惑感。當這種迷失和困惑感愈大的時候,就會產生離心力,當離心力愈大的時候,社會就會產生墮落和動亂。所以,文化的自覺,是一個地區、一個族群、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支柱和堡壘,是自強不息的根基,是源源不絕群體生命力的體現。沒有文化的自覺就不會有文化的自信,當然更談不上文化的自主。而文化的自覺、自信、自主。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和硬實力的最直接的表現。一個強大的國家和民族總是充滿了自己文化上的自覺、自信和自主的魅力的。
 

全球化隱含西方霸權的運作

 
美國著名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也說過:「一個國家的繁榮,不取決於它國庫之殷實,不取決於它的城堡之堅固,也不取決於它的公共設施之華麗;而取決於它的公民的文明素質,即在於人們所受的教育,人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下,這才是真正的厲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當前,由於全球化的到來,一個民族和國家的文化自覺問題受到全面的挑戰和顛覆。實際上全球化進行的是一種經濟上的交流和運作,他們首先只是建立在經濟利益的關係,本質是唯利是圖的一種事情。它缺乏一種相對崇高的人類終極關懷,缺乏一種相互匹對的文化理念價值的捍衛和堅守。他們假扮文化藝術的使者,但又帶來文明的衝突甚至是欺詐和搶。普世價值雖然一路高歌猛進,但也充滿許多的迷霧和陷阱。人心躁動、急功近利、高度的利己主義和排他性,還是佔據了主導位置。特別是以美國為首的強權政治、霸權政治。一心想當世界的盟主和霸主的角色,自然也會帶動一種霸權主義的文化,波及和影響着世界的每個角落。
 

只有西方霸權才有軟實力嗎?

 
金錢的利誘成了不可阻擋的潮流。皇帝的新衣和指鹿為馬的事情層出不窮。當然,美國還是有一些智者,他們也知道,如今這個世界有兩股力量:硬實力和軟實力。而靠硬實力是征服不了世界的,只有軟實力才有可能得到人心。這位軟實力之父約瑟夫・奈伊(Joseph Nye)先生說過:「那時,我觀察了美國的軍事力量和經濟實力。這兩方面涵蓋了國家的武力和財力,但我覺得還欠缺一些東西,就是國家的吸引力和說服力。」
 
中國人說的「軟硬兼施」、「以柔克剛」、「剛柔相濟」和「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的新註解和兩千多年中國人的以「仁、德治國」的道理,如今算是又在一個白人的口裏換了一種新說法。只是文明的衝突沒有停止過,還經常此起彼伏、連綿不斷……
 

香港文化自覺層面存在兩大問題

 
香港不到兩百年的歷史,由於是各國列強強加在中國人民頭上的殖民地。這塊彈丸之地人們天生就缺乏對母體文化的認知和自覺,文化和藝術更不過是模糊的概念,如同天外之物,甚至是痛苦的記憶。在這樣一種環境成長的人,自己身份的確認和感知是困惑的、甚至是痛苦的。不少人否認自己是中國人。卻又喜歡扮成香港人這樣一個中性的角色。這不但是對自己身份認知的迷失,也是內心世界的極度扭曲。他們妄自菲薄、自我矮化。有些人更是嚴重自卑、甚至認賊作父,誤把「它鄉當故鄉」。實際結果卻是落得兩邊不是人。外國人把你當成三等公民,中國人把你當成「假洋鬼子」。
 
一、麻木地崇洋媚外,凡是外國的一律是好的。凡是中國的一律是不好的。對自己母體文化沒有精到的認知,或對某種專業知識一知半解的。無法做出價值判斷,卻又自作聰明、專橫獨斷的。特別在政府部門和一些重要單位和部門身處高位的人。這些人由於長期缺乏文化、人文的基本訓練,缺乏基本的視野和素養。
 
二、歧視同胞,對同胞「另眼相看」,總是找到很多理由和缺點,進行矮化。總是相信「牆外的花是香的」、「外國的月亮比較大」。最近香港個別人士對同胞遊客的辱罵和騷擾,簡直達到令全球人震驚的地步。這種行徑充分表明香港一些人的精神素質的嚴重缺陷。更是文化和文明的墮落。不能小覷。
 
 
論香港人的文化與藝術自覺(上)
 

林鳴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