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韓志勳於2019年2月24日清晨去世,享年97歲。他不只是一代人物,即使脫離了所謂文化場域,其自身的生存方式,就是一個重量級人物。我認識韓的時候,他已經80歲。第一次會面便見他火氣十足,對人對事都有一番執着。他熱愛生命,從他認真地訴說自己的成長故事,小時候如何學習水墨書法,到後來一邊當個郵務員,公餘努力不懈四處寫生的青年生活……生命對他來說何其真實,正如他曾探索過的藝術理型,走過的高山大川,以及對藝術真跡的尋幽探秘……
認識韓志勳先是因為要替蔡仞姿的作品集撰文,跟她作過一番認真的傾談。蔡仞姿經常談到比她年長近30年的丈夫韓志勳,她恒久地對他的傾慕和深情款款令我動容。「如果要我從頭來過,我在芸芸者中還是會再選擇他。」讓聽者想像他的風采與魅力,跟他固執的個性和對完美的追求渾成一片。
現代藝術抽象表現主義的先鋒
我在那個實踐現代藝術風起雲湧的時空,還只是一個比一般無知更為幼拙的香港中學生,因此完全錯過了一個精采的年代。韓志勳曾經活躍過的「華人現代美術會」、「中元畫會」等都不過是因為後來要做研究才有所認知;但舊圖片裏香港畫家們對藝術的熾熱尋索、艱苦經營、批評切磋,或融合分享,或排斥結派,都是五十、六十及七十年代香港的精采,只是美術教育半點都未曾提及。韓志勳自是現代藝術抽象表現主義的先鋒,但自成一格。難忘一幀舊照片中的他,裸着上身,穿着牛仔褲,戴上眼鏡,赤足在地上的畫布上迴環跑步,撥滴油彩。行動中的他全情投入,我們都在想像他的當年勇。
亞洲文化協會在悼詞中以他在1969年成為洛克菲勒三世基金會首位獎學金得獎者為榮。當時仍是郵務員的他,遠赴現代藝術夢都紐約市,在那僅僅的一年時光裏積極觀賞藝術經典的真跡與珍藏,反映出七十年代香港視覺藝術資源的貧乏,如何激發氣勢如虹的創作動機。因此每逢想念韓志勳,便想起香港現代視覺藝術史的運動,人物便如定格影像,幅幅活動起來。
韓志勳人如其畫。他畫中各式各樣的圓,曾不期然使我想起牟宗三先生所說的仁心觸物,人對世界的「圓照」與「遍潤」,那是精神層的引發、擴大與感通。唐君毅先生論中國藝術精神,亦說中國各種藝術之相通,不在表現客觀之真美,或接通於上帝,而在表現藝術家個人的性情胸襟。韓志勳多年來經營的圓,即是他私人的歷史,與個人的宗教。
回憶至此,常記一事。有次到韓志勳家晚飯,走上其在九龍城品蘭街的住所,樓高六層,沒有電梯。剛巧印刷廠送來他的巨型畫冊,送貨人在樓梯間肩負沉重的紙箱,間歇放下,氣來氣喘。韓在六樓,聞聲即喝止在廚房做飯的人停工,把廚門關上,轉頭對蔡仞姿說:「人在飢餓時當苦力,聞着飯香,何其殘忍,這事絕對不應發生。」我看着他憤怒的神情,想着他身後的圓畫,箇中心靈的擴大和感通,源自一份真實生活的體會和提煉,並不抽象。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