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可以觀照人生──專訪莊梅岩

莊梅岩強調「在劇本中,人物最重要,甚至比主題、布局更重要……」在心理學方面的訓練,讓她對人性的認識更多。她愛上編劇,是因戲劇可以「觀照人生」!

跟莊梅岩結緣,是因為《留守太平間》。

當時任職的機構製作一個戲劇教材套,供全港中學的教師選用。與此同時,還與「同流劇社」合作,將《留守太平間》一劇搬上舞台,舉辦高中學生專場,還設有演後座談,免費邀請學校的老師、學生前來欣賞。

這是2011年的往事,自此認識了莊梅岩。

曾五度獲得「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劇本」的莊梅岩,作品的口碑與票房俱佳。《留守太平間》寫於2001年,是她第一個獲獎的劇本。

這幾年來,她編寫的舞台劇,我從沒錯過……

她編寫的新劇《短暫的婚姻》,1月份在理工公演,演員陣容鼎盛,潘燦良、楊詩敏、禤思敏,加上林海峰,追捧者甚眾,一再加場,仍是一票難求。

早就想訪問她,可是她實在太忙,直到1月中旬,才約到她。

訪問的地點,就她在何文田的家。

莊梅岩編寫的新劇《短暫的婚姻》,1月份在理工公演,演員陣容鼎盛,追捧者甚眾,一再加場,仍是一票難求。(作者提供)
莊梅岩編寫的新劇《短暫的婚姻》,1月份在理工公演,演員陣容鼎盛,追捧者甚眾,一再加場,仍是一票難求。(作者提供)

劇本中,人物最重要

莊梅岩的父親是福建梨園戲的導演,12歲已進入少年宮,母親是小學教師,也曾加入「文工團」。她自少受到父母的薰陶,一家人圍坐看電視,父母對電視劇的評語,縱使是三言兩語,也是一種「家庭教育」,對她的「品味」亦有所提高。

她初嘗編劇的滋味,始於中四那一年──

「學校的Assembly Show,不是唱歌,便是演奏樂器,我們文科班想搞搞新意思,便構思話劇,一個大約10分鐘的短劇,本來我只是導演,後來連編劇都做埋,因為原來的劇太沉悶……」

這個劇本的內容,主要是反映中港矛盾,描劃內地人與香港人之間的文化差異,因為她有很多內地的親戚,父母又是好客之人,親戚來香港,大多住在她的家裏,面對他們,已成了她生活的一部份。

此劇演出後,回響很大,反應很好,不單只贏取同學的掌聲,亦得到了老師的肯定,令她很有成功感,「我這個成績不算太突出的學生,第一次發現,原來有些事情,不需要很用力,都能夠做得好好,而且很enjoy!」

她還記得,為了中五畢業晚會,她寫了一齣戲《井底包雲吞的日子》,亦大受歡迎。

大學時代,她選讀心理學系,反而沒選讀戲劇,因為她知道父親期望她念大學,而那些年,只有香港演藝學院才有戲劇學院。

「我其實對心理學亦很有興趣,也想過做心理醫生。」讀了一年,她才知道學科裏面的統計學、生物學,佔比重不少,這是始料不及的,她雖然自己覺得不適合在這方面發展,但她對人的心理分析,卻甚感興趣。無論如何,她堅持下來,取得學位。

她強調「在劇本中,人物最重要,甚至比主題、布局更重要……」在心理學方面的訓練,讓她對人性的認識更多。

她愛上編劇,是因戲劇可以「觀照人生」!

1999年中大畢業後,莊梅岩到了亞視當暑期工,9月便入讀香港演藝學院的編劇系。

「那是我讀書以來,最快樂的兩年,除了學習編劇,也涉獵導和演,甚至舞台監督等各方面,讓我認識到孕育一台戲的困難……」

「King Sir、毛Sir、李銘森、陳敢權、林立三、傅月美,還有Peter Jordan……」老師來自五湖四海,不同背景,各有專精,令她受用無窮。

教她最難忘的是”Monday Workshop“──由戲劇學院畢業班的同學輪流演出,每次做一個15分鐘左右的短劇,每位老師都給comment,她自言從中學會了不少知識,她改編了一個賴聲川的戲,亦曾改編了《茶花女》,有兩次演出的機會。

「那兩年的高級文憑課程,我讀了好多經典作品,也排了好多戲……還遇到了很多好同學、好老師。」談到往昔的學習生活,她很感恩。

莊梅岩初嘗編劇的滋味,始於中四那一年。
莊梅岩初嘗編劇的滋味,始於中四那一年。

正能量,《留守太平間》

莊梅岩憶述,演藝學院畢業後,她先替新域劇團寫了一齣戲,大約在2001年底便進入中英劇團的創作組,第一個作品的題材,就是圍繞「無國界醫生」,她寫出了《留守太平間》──無國界醫生李學仁,遇上醫學生Jeff,一個資歷深厚、經驗老到;一個天才橫溢、年輕有為,兩人在臨時醫院內,被困於俗稱「太平間」的停屍房,會產生甚麼化學作用?舞台上,時空交錯,疑幻似真。

可是,最後因為結局問題,卻跟古天農爭持不下。她主張結局應該留白,讓觀眾多留點思考空間,但前輩卻期望一個圓滿的結局,反映積極人生,讓觀眾得到鼓勵,從中獲得一些力量。

「那是taste(品味)的問題,不同的ending帶來不同的after taste……最後,我輸了。」

事後,她反省,也覺得改動了的結局是「work」的,尤其是2003年SARS爆發,此劇重演籌款,亦為當時的香港人帶來不少正能量。

這齣戲為她帶來第一個獎項,也是她的「紅娘」,造就了一段美好的婚姻。編寫劇本前,她曾作資料搜集,亦訪問了不少人,她的醫生丈夫,就是其中一個受訪的醫學生。

《法吻》,最喜歡的劇本

莊梅岩的創作歷程,從此逐步開展。從2001年開始,她創作的劇本不下十多個,題材涉獵不同的範疇……

談及最愛的劇本,她坦言是2005年的《法吻》,題材比較敏感,講述牧師與女教友熱吻後被控告性騷擾……

故事的靈感,來自一個真實個案,案發時曾哄動一時,被告是個牧師,原告是女教徒。這個戲很有張力,戲中兩個主角原來的關係很密切,他們都不是壞人,也不純是好人。

當事人最後被罰款5000大元,但他慨嘆「事實上,我賠上了名譽、地位……還有靈魂……」就因為這句話,令她對這個題材深感興趣。

撰寫劇本前,她訪問了不少宗教界、法律界人士。「這是一部完全忠於自己的『純創作』,沒有老闆,不用理會票房。」說起往事,她有點感慨。

事實上,撰寫一齣「兩個人」的戲,殊不容易。

她自言很幸運,找到李鎮洲當男主角,角色猶如度身訂造一般。

結果,這齣戲繼《找個人和我上火星》之後,為她贏取了第三個最佳編劇獎。

創作,要有自由環境

道及創作的靈感與源起,她說︰「每次都不同,但與我的生活息息相關。」

2009年的《聖荷西謀殺案》,讓莊梅岩第四度獲得最佳劇本獎。她將這個心理懸疑劇的背景,設定在陽光明媚的美國聖荷西,描寫幸福家庭背後隱藏的殺機,情節的急劇推展,令觀眾情緒大起大落,有如坐過山車,人性中的妒嫉、猜疑和佔有慾,終釀成不可收拾的殺人事件……導演李鎮洲,劉雅麗、鄧偉傑、彭秀慧同台演出,激起劇壇令人驚喜的火花。

衝突和張力,向來是莊梅岩作品的特色。她另一成功之作,是探討新聞自由的《野豬》。2012年,甄詠蓓導演,黃子華、林嘉欣參與演出的舞台劇,為我們帶來「真相何覓?自由何價?」的思想衝擊。

「你會選擇妥協,還是繼續當一隻橫衝直撞的野豬?」看過此劇的觀眾,自會明白野豬的喻意。

其後出版的《莊梅岩劇本集》,在序言中,莊梅岩強調創作必須要有自由的環境,雖然書中沒有收錄《野豬》這個作品。

2014年,香港中文大學成立50年,莊梅岩為母校創作《教授》一劇,探討大學的教育理念。它提出了一些問題,社會公義理論、批判性思考、高等教育商品化、理念與實踐之間的關係……也引起不少的討論和反思。

於此可見,題材的多元,是莊梅岩作品的另一大特色。

一個好的劇本,呈現在舞台上,就是一個世界,莊梅岩的劇本,教人目不暇給。

《莊梅岩劇本集》的序言中,莊梅岩強調創作必須要有自由的環境。(作者提供)
《莊梅岩劇本集》的序言中,莊梅岩強調創作必須要有自由的環境。(作者提供)

電視劇,另一種嘗試

2014年,莊梅岩寫了《杜老誌》,不熟悉的題材,涉及商業社會、經濟、股票、舞廳……她花了很多工夫。

她當初沒打算接這套劇,但毛Sir告訴她「想以舞廳為背景」寫一套男人戲,而且故事發生於70年代──「這對我來說,感覺很特別,所以就接下了。」

劇情的推展,源自資料搜集;角色的塑造,透過面對面的個案交談。

她覺得很沉重,也覺得佷累。

於是乎,她開始構思一齣愛情小品。

這一次,她不用做大量資料蒐集,《短暫的婚姻》的素材,來自她的生活……

數年前,當兒子3歲時,他們一家三口搬入何文田。

「我很喜歡這區平靜的氛圍,好有『家』的感覺,於是租了一個單位居住。」剛好樓上有住客「放盤」,她忍不住與丈夫一起去「睇樓」。業主是一個喪妻的英國人,與兒子同住,整個家有一種令人窒息的氣氛。

她不時看見業主的兒子,這個失去媽媽的小孩,經常默不作聲,一臉憔悴,工人姐姐靜靜跟在他背後。她瞧在眼裏,感到很淒涼,也很沉重。「我想起自己的丈夫和兒子,生命的脆弱,幸福並不是必然的……」於是便開始動筆寫一個關於婚姻的新劇本。

劇本只寫了兩場,便因為「雨傘運動」而擱置下來,現實的種種衝擊,令她心緒不靈,難以再續寫這個溫馨的小品。

為了回應社會運動、回應社會、回應香港人,她寫了一個電影劇本,抒發心中的鬱悶之情。

「寫作是一種治療!」我衝口而出,她點點頭。

然後ViuTV來敲門,他們想跟陳奕迅製作一個音樂特輯,類似音樂電影,問她可有興趣。吸引她的是陳奕迅,她曾看過他主演的電影,直覺相信對方是個好演員,而陳奕迅的背景,與主角亦有相近之處。

她拈出《短暫的婚姻》的故事大綱,對方竟然接受。於是,展開了一段創作旅程。ViuTV和經理人公司極少介入,只提供音樂、歌詞,餘下的工作便由編劇和導演自由發揮。第一次跟新晉導演陳志發合作,她形容過程是”enjoyable journey”!

「大家在不同的崗位上互相尊重,雙方能夠在彼此的想法上再發揮,人的聚合產生的化學效應,讓劇本呈現出最好一面。」她感到很幸運。

電視劇出街後,清新的小品,引起很多人的討論,有人說:「讀莊梅岩的劇本,覺得她對生活、人生和香港有一種在地的洞見,她的作品能以電視劇的方式接近大眾,真是一件好事。」

為了回應社會運動、回應社會、回應香港人,莊梅岩寫了一個電影劇本,抒發心中的鬱悶之情。「寫作是一種治療!」我衝口而出,她點點頭。
為了回應社會運動、回應社會、回應香港人,莊梅岩寫了一個電影劇本,抒發心中的鬱悶之情。「寫作是一種治療!」我衝口而出,她點點頭。

舞台劇,奢侈的藝術

她重新編寫的舞台劇本《短暫的婚姻》,18場的演出已順利完成。跟電視劇不一樣,因媒界不同,劇本的情節結構也有異。

「事實上,我之前己寫了兩場戲,不捨得放棄,於是堅持寫下去,劇本以新的面貌出現,不單純寫愛情、寫婚姻,帶出更多家庭與人生的問題……」在舞台上,四個主角的戲份比較平均,為劇場的觀眾,帶來更多的思考空間。

莊梅岩承認,舞台劇是「奢侈的藝術」,製作費龐大,但可帶來更大的滿足感。她始終相信「舞台才是自己的發揮空間」。

創作接近二十年,她說「我好樂於只留在舞台,相比電視、電影,舞台劇的世界比較純粹,令我可以集中創作。」雖然舞台劇的空間有限,但變化很大,作品中亦有很多magical moment,但創意想像無限,亦可以承載很多思考,讓觀眾「諗多好多嘢」。

創作人最害怕被人定型,莊梅岩一直都在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她剛為「風車草劇團」完成了一個劇本,講述四個朋友在road trip上的故事。

除了舞台劇,莊梅岩也寫過歌劇和音樂劇。她認為寫歌劇、音樂劇的文本更容易。

《中山逸仙》是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而製作的原創歌劇,單是劇本修飾已花了兩年時間。

至於《青春樂與怒》則是個本地原創音樂劇,她自言「有機會與作曲家高世章、填詞人岑偉宗、導演方俊杰合作,實在是難得的經驗。」

此劇由學生擔綱演出,探討教育問題,是「一個充滿創意和驚喜的音樂劇」。70名來自幾間學校的學生,參與演出,或台前、或幕後,他們全情投入,盡展潛能,不單只深深感動觀眾,更獲得了香港舞台劇獎六大獎項。

首演時,我錯過了,2018年「載譽重演」,我終於看到了,果然令人「感動、激動、震動」!莊梅岩,真是個有心人。

滿途荊棘,才是理想

「如果深愛,60年的婚姻恍如一瞬。」這是她創作的悼辭。

熱愛戲劇的莊梅岩,這句話不也是她的心聲麼?

步出她家的大門,走在何文田的街道上,想起了《留守太平間》裏的金句「隨心所欲嘅係夢想,滿途荊棘嘅係理想」。

編劇之路,大抵亦如是。

願莊梅岩好好地走下去,也寫下去!

筆者與莊梅岩合照。
筆者與莊梅岩合照。

馮珍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