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作為一種日常普遍的飲料,相較一二十年前,現在人喝茶的方式愈來愈豐富了。對茶有好奇的人多了,除了品飲,有興趣的人往往會關注茶飲食之外「文化」的面相。到底茶怎麼「文化」呢?是茶識豐富?泡茶姿態優雅?用器講究?還是對茶的的典故軼事耳熟能詳?2017夏天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辦了一場「萬壽載德──清宮帝后誕辰慶典」特展,展出一系列清朝皇家帝后誕辰相關的文物。期間,配合展品中幾件文物特殊的背景,博物館辦了幾場開放給公眾參與,主題為三清茶宴的品茶體驗節目。一個有故事的時代,一個有故事的茶會,以及背後和香港相關大江大海的茶故事,一連串以茶環環相扣的聯繫,很適合用來觀照「茶文化」這樣主題的探討。
乾隆皇帝原創的三清茶宴
三清茶宴是清代皇帝和寵信大臣的貴族派對。這個皇家聚會是乾隆皇帝的原創。自乾隆八年,清宮會於每年正月初二至初十期間,擇吉日在紫禁城内重華宮舉行三清茶宴。三清茶宴上特供的三清茶也是乾隆特別的心思。所謂三清茶就是用貢茶配上松子、佛手和梅花三款清供(三清:五瓣梅花象徵五福、松樹果實松子代表長壽,佛手諧音福壽),以宮中收集雪水沖泡的茶品。受邀參加三清茶宴的多為皇親貴戚或受寵大臣,每次參加人數不過20、30人,茶宴時,皇帝與大臣邊喝茶邊作詩雅集。這個皇家茶宴乾隆在位期間共舉行40多次,乾隆後,嘉慶、道光朝也辦過幾次,到咸豐時期國勢漸衰,三清茶宴就此成為絕響。
僅就茶的滋味,三清茶類似綠茶加茉莉花的香片,或是普洱加上菊花的菊普,就是一種添加花草堅果的加味茶飲,除了場地和參與對象身份矜貴,滋味不算突出,倒是這個皇家茶宴專用的三清茶器,在中國茶文化發展的歷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三清茶器是清代皇室特為三清茶宴訂製的專用茶器,質材多為陶瓷漆器玉器之類的上等質材,其中又以青花和籓紅的瓷茶碗為多。事關每次舉行三清茶宴都會設主題,讓與會君臣按題即場吟詩作對,茶宴輯錄的詩句,或篆寫描繪或雕刻鑲嵌於茶器之上,成為著名的「三清茶器」。皇帝多在三清茶宴或皇室重要慶典賞賜大臣御製三清茶器以示恩寵。三清茶器上用得最,多最廣為流傳的紋飾,是乾隆1746年秋巡五台山回程時所作的三清茶詩(註1)。細品這首三清茶詩,可見詩句清楚描繪了三清茶的用料,皇家烹茶用水和火候的講究與體會。清室這款結合工藝、文學和記錄文獻的三清茶器,可說是中國茶文化歷史上絕無僅有,其重要性,不亞於1987年西安法門寺地宮發現的唐代皇家茶器。
乾隆是中國歷史上著名愛茶如命的皇帝,一生詩詞創作4萬多首,其中與茶相關的茶詩就有250多首之多。這些詩有歌詠各地名茶,有記述當時遍地開花的製茶工藝,也有茶農採做等等情況的描寫。此外,或實錄或傳說,乾隆本人承攬了包括龍井、大紅袍 、鐵觀音,君山銀針等等許多我們耳熟能詳名茶的命名。據說,香港傳承自嶺南省府,飲茶文化謝茶的扣手禮,也是乾隆爺微服出巡,隨從急智發明保持臣下禮節的暗號。乾隆皇帝壽享89歲,是中國帝王中最高壽的,在位60年,以九五之尊,一生嗜茶,對中國茶文化的影響絕對不止是他個人茶杯裏的閒情雅興。
《紅樓夢》與茶
進一步放大來看。有謂上行下效,政要權貴的小圈子風行的趣味最能反映皇家的喜好。以康乾盛世為時代背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章回小說《紅樓夢》,書中大量貴族生活細緻的描寫,裏面273處和茶有關的情節,就是這類影響可能的寫照。紅樓夢提及大江南北各種名茶,名貴茶器、泡茶用水、茶食、乃至茶的養生常識……應有盡有。最膾炙人口的,莫過於書中第41回,賈母帶劉姥姥和府中貴眷到妙玉的隴翠庵品茶的情節。故事生動的描寫不同身份不同年紀喝茶使用茶器等等的習慣和講究。其中,最讓我們凡夫俗子認為不近人情的,就是妙玉招待黛玉寶釵和寶玉喝私己茶時,使用的杯具不是古董就是奇珍異寶,連所用烹茶用水竟然刁鑽到用上窖藏5年的梅花瓣上收集的雪水,情節生動呼應了三清茶器詩句所描繪的當時皇家品茗的品味。事實上,《紅樓夢》一書對貴族和庶民百姓各種茶事生活都有細膩精到的描寫,作為一本具高度紀實價值的文學作品,《紅樓夢》談到與茶相關的,不但描繪了當時特定社會階層品茗生活的面貌,間接的,也生動反映出茶事在當時社會中的普遍和流行。
天高皇帝遠,帝王個人的喜好對社會眞有影響?答案是肯定的。乾隆一人對茶的癡迷,還真是對中國茶文化的發展留下許多深刻的烙印。從茶生態的角度宏觀乾隆的時代。許多現今大眾耳熟能詳的名茶多在十八世紀嶄露頭角,現知六大茶類相關的製茶工藝也是在那個時候逐漸完善成熟的。乾隆年間不僅皇家貴族品茗享受極盡奢華能事,在民間,年節習俗嫁娶娛樂飲食,各式各樣的茶生活無所不在熱鬧非凡。那個時代茶器發展也是百花齊放,景德鎮的陶瓷,宜興紫砂茶壺聲名鵲起。這些著名的泡茶名器做得好又有市場,茶葉相關消費帶起多元的龐大市場,經濟發展一片榮景。當時茶文化的蓬勃,不只反映在皇家貴族和平民茶生活面貌的熱絡,事實上,大清乾隆年間正是中國商品流通全球最火紅火熱的時代,乾隆盛世的中國,經濟總量佔當時全球三分之一強,而其中有很大的成分,就是貿易茶葉貢獻的。那個大航海的年代,中國茶葉透過繁忙的世界貿易,逐漸成為名符其實的全球飲料。那樣一個有茶喝、懂喝茶、會種茶、會做茶、賣茶能做大生意的時代,可不就是一個茶有文有化,蓬勃發展的黃金時代嗎?
香港因茶而生
一杯茶,份量可以輕如鴻毛,也能重如泰山。尤其香港地,還真沒有任何一種物資或是文化形式,像茶一樣和這個城市的形成與發展有着千絲萬縷息息相關的淵源,因為,不誇張的說,香港就是因茶而生的。香港開埠和「茶」大有淵源。十八、九世紀初歐洲各國對包括茶葉在內中國商品趨之若鶩,競相採購,導致貿易失衡。經過複雜的國際政治經濟衝突和角力,為平衡貿易,英國向中國輸入鴉片,導致引發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簽下南京條約割讓香港,之後風雲際會,幾番政權交迭,再加上之後一連串時代的契機,香港才成為今日南中國海燦爛的東方之珠。
說回三清茶宴,其實三清茶宴並非清室皇家帝后誕辰慶典,然而,正因喝茶是一種親切、有表現力,可體驗的交流方式,因此,不論什麼樣的主題和情境,「茶」的包容與百搭,合適用作各式各樣應用和呈現,連博物館文物專題展覽這樣的文化活動,也選擇品茗分享來和大眾互動。什麼是文化?文是現象、形式和表達,化是融合、消化、沉澱、衍生的生命力。我們的時代各類茗茶種類多樣,製作技術精良,購買方便,品飲方式五花八門,資訊便捷,只要我們有意願,獲得茶相關知識和評鑑的訊息沒有難度。相較清乾盛世茶文化的盛況,我們也正在一個會種茶、會做茶、送茶有體面,賣茶能做大生意的時代。我們的「茶」也有文化嗎?等我們的社會品茶成為普遍的修養,茶的生活方式更多樣更有趣,茶事想像更深刻幽遠,我想,或許我們就可以幸福而愉快地躬逢其盛,甚至參與創造又一個茶文化蓬勃的時代。
註1:三清茶器最多見乾隆所寫三清茶詩全文:
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潔。
松實味芳腴,三品殊清絕。
烹以折腳鐺,沃之承筐雪。
火候辯魚蟹,鼎煙迭生滅。
越甌潑仙乳,氈廬適禪悅。
五蘊淨大半,可悟不可說。
馥馥兜羅遞,活活雲漿澈。
偓佺遺可餐,林逋賞時別。
懶舉趙州案,頗笑玉川譎。
寒宵聽行漏,古月看懸玦。
軟飽趁幾余,敲吟興無竭。
乾隆十一年(1746)秋巡五台山回程時在定興遇雪,烹煮三清茶時所作。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