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又收到高雄市楊先生寄來的影片,是他的父親參加社區活動,神采奕奕跳着健康操。完全無法想像在2017年4月,楊老先生是意識昏迷,用救護車從高雄轉送到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的緊急情景。
85歲的楊老先生,先是在家昏迷倒下就近就醫,醫師診斷是硬腦膜下微血管破裂,血液慢慢滲透;經過三個多月,積血多到壓迫腦神經,立即手術放置腦部引流管。
楊先生說,父親的第一次手術是成功的,神智既清楚,雙手的動作也算敏捷,一切都顯現著好轉的跡象。因為他老爸喜歡美食;手術剛結束時,他時常「偷渡」食物到病房,一口口的餵着父親。剛開始在表達上還有點遲鈍的楊丁炎將食物吞下後,就會望着兒子手中的湯匙;心有靈犀的兒子就知道父親還要吃,便再將裝滿食物的湯匙遞到父親嘴邊。
只是,幾天後,楊先生看着父親張開的嘴裏仍滿溢着尚未咀嚼吞下的食物的情景,讓他警覺到父親腦損傷的病情尚未完全控制住,反而愈來愈惡化。於是醫師緊急為老先生做了第二次引流手術,但是狀況仍未好轉,因此建議得在當天晚上打開老先生的頭蓋骨了。
要打開頭蓋骨做手術
孝順的楊先生忍不住問醫師,高齡的父親打開頭蓋骨是否有風險?而醫生斷然的一句「風險當然很高!」讓他和其他家人遲疑了,也讓全家都是慈濟志工的他們想起了我。
由於事態緊急、路途遙遠,家屬等不及依照正常掛號程序,輾轉藉由所有可能的管道,透過友人將訊息留給正在開會中的我;一見如此緊急的訊息,我立刻回撥電話以了解狀況。
聽完家屬的敘述,我初步判斷已經引流了兩次積血卻仍無法釋壓的原因,或許是因為引流的位置不對;我有信心,在不打開頭蓋骨的狀態下,讓已經陷入腦損傷的老先生再度走下病床、恢復正常生活。於是我告訴他的媳婦:「如果你們相信我,就請帶他來花蓮。我們醫護同仁都會在這裏等他。」
「可是這裏的醫生說晚上就要開刀了,臨時要轉院,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對醫生開口。」於是我告訴楊太太「慈濟醫院希望能照顧法親;妳告訴醫生,我是林欣榮院長,我將會接手後續治療。」
當高雄的醫生聽到她這麼轉達之後說:「林欣榮院長我們都很熟悉,他真的很棒,交到他手中絕對沒有問題。」雖然同意轉診花蓮,但醫生也直白的告訴他們將面臨的風險:「從高雄送到花蓮的過程,車子不能開太快,若是太晃,可能會影響他的病情;也不能開太慢,因為時間一拖延,可能就沒希望了。你們願意承擔這些風險嗎?」
「我們只能一搏!無論結局是好是壞,我們都相信慈濟醫院的判斷。」這一句話,是對我們的最大信任,我們無論如何都不能辜負!
電話後,我緊急聯繫相關醫護團隊待命。從高雄開車到花蓮最保守的估計約要六個小時。晚上8點30分,我接到楊太太的電話;耳邊傳來「院長,我們大概再半個鐘頭就到了!」好快!才四個鐘頭。
拚上性命的賭注
在緊急通報中,相關的醫生、護理同仁都在急診室等待着。30分鐘後,一部閃着紅光的白色廂型車駛入急診通道,快速的接下病人,因為病人的狀況一刻都不能再等;從高雄到花蓮的這一段車程,是他與家人拚上性命的賭注。
老先生到花蓮時已經陷入神智不清的狀態,因為引流的傷口已感染了,我告訴家屬「原本出血的地方有細菌跑進去,所以才會神智不清也無法正常動作。既然主要的病灶是細菌,就要靠抗生素殺菌;找對抗生素注射便能有效解決,就不需要手術將頭蓋骨打開。」
看着家屬漸漸放鬆的面容,我進一步說「不過,也因為感染,腦中產生膿瘍,我們必須讓這些膿液有出路,還是得做引流手術。」
我的判斷是正確的;在處理腦膿瘍手術後,又搭配內生性幹細胞療法(G-CSF)及中醫合併治療,病人果然逐漸好轉。不過,我並不想就這樣讓他出院,因為我發現老先生走路的姿態並不穩健。果然,進一步檢查,他還有水腦症。
人腦都有積液,大多能被自然吸收;但因為老化的關係,吸收能力降低,而腦損傷及腦中風的病人更容易產生積液。於是,我們又為他執行腰椎腹腔引流手術,才安心的讓他辦理出院手術。
出院之後,家屬告訴我,老先生不僅重拾爬山、游泳等運動,還到慈濟環保站當志工,負責最困難的電線拆解工作。他的媳婦說:「爸爸還嫌那裏的工具不好用,自己去鐵工廠打造一組工具;覺得那裏的桌椅高度坐得腰痠背痛,就自備桌椅;一坐下去工作之後,還要其他師兄姊提醒才會記得起來休息。」
這一年多來,楊先生一家人常會分享老先生的生活趣事。兩個月前,在一場讀書會中,老先生在太太、兒女、媳婦的陪伴下,和我一起上台分享的生命奇蹟。能再度讓他清醒並揮發人生的良能,讓我們醫療團隊極有成就感。
去年底,楊先生為感恩證嚴上人創辦醫院的慈悲,以及醫護團隊的用心,他與高雄實業家黃先生,共同捐贈長效型葉克膜(左心室輔助裝置)及顱底超音波掃描儀等醫療設備,用大愛與慈濟醫院醫護團隊一起守護花東地區民眾的生命與健康,令全院同仁都非常感動。
過去數年,我們神經外科團隊利用腰椎引流手術、內生性幹細胞療法及中西醫合療、復健,已治療超過300例坐輪椅的病人,讓他們重新站起來,並且可以自我照顧生活,特別是楊老先生這樣的病人。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