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不放棄,粤語不會倒。原因是香港的粤語不是土語,不是套鄉情之用,而是談公事、談大事用的語言。香港粤語蘊藏豐富,在上層社會的正規語域有一百多年的鍛煉,正式的言談可以用粤語而毋須加插北方官話。情況與台灣的閩南話不同,粤語具有各方面的表達能力,講話無須借用普通話的詞彙。這一點台灣的閩南話(台語)就辦不到,聽人用台語交談,或者在台語電視台,久不久就要被迫夾雜國語。這當然是老蔣總統刻意在公共領域排擠閩南話的結果,以至很多現代事物都沒有閩南語的名詞對應。閩南話當然也可以講那個詞,但台灣人偏偏就不好意思將國語的現代詞彙用閩南話來念。
官話倒退到鄉下話
可惜,堡壘從內部攻破了。現在香港特區政府的官員,口講的不是雅正粤語,是粗鄙的香港話。什麼「正呀」、「筍呀」之類的土語都在官方場合講。學者和作家,大部分認為毋須為粤語地位擔心,只要家裏講、市場裏講粤語就可以,他們說粤語粗口不會消滅之類。他們正是有意無意地迎合中共的做法,將廣東話由大都會的官話倒退到私密空間的鄉下話。
2017年12月20日,香港新聞報導近日中國大陸一項調查顯示,在廣州,近三成土生土長的6至20歲的兒童及青少年不懂說廣東話,香港記者訪問了兩個家庭,受訪的小一學生表示在學校上課都是說普通話,要講廣東話太難,在家裏寧願家長講普通話(註1)。
廣州小孩在家裏寧願家長用普通話來幫助溫習中文,是因為學校的教材是用惡劣的北方土話寫作的,必須要用普通話來讀,才會順口。
例如明明可以寫「一日,小鼴鼠⋯⋯」,教材寫「有一天,小鼴鼠⋯⋯」。「一日」、「一時」是可以用廣州話來念的,用任何漢語語種(所謂方言)來念都可以,意思、音調不變。「有一天」就必須要用普通話來念。「有一天」或「有一日」,在明清白話,是「有朝一日」、「終有那一天」、「會有那麼的一天」的意思,而不是「一日」(One day…)。在中文的書面語,「有」字是不能隨便用的。真要用有字,是「有一次」、「有一回」,而不是「有一天」。
中文不是這樣教的。目前中港通行的小學課本的百分之九十九,如果不是百分之百,都是教錯中文,誤人子弟,傷害華夏文化。新聞片段裏面的課文的「一日」,是不能寫為「有一天」的。
「日」,本是華夏古雅之言。「雅」在周朝是「正」的意思,也是諸侯之間通用的意思。雅言,就是天下通用的語彙;行於一地的語彙,謂之方言。日,《說文解字》:「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從囗一。象形。凡日之屬皆從日。」日,象形字,本義太陽,甲骨文和小篆字形,像太陽的圓形,一橫或一點表示太陽的光。「日之行也,行天星度。」古人以日出到日落再到日出,從夜半以至明日夜半,周十二辰,即現代所謂地球自轉一周所需的時間,謂之一日。《易經‧大畜卦‧彖曰》:「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都是用「日」字。月由圓到缺再到圓,那個周期,謂之一月。
天,《說文解字》:「顛也。至高無上,從一大。」清段玉裁注:「顛者、人之頂也。」天是會意字,甲骨文字形,下面(大)是正面人形,上面指出是人頭,小篆變為一横,本義是人的頭頂。
「一日」是共同語彙,「一天」是北方土語語彙。推廣全民共用的普通話,應該僅限於語音,而不是順帶推廣北方語彙。「一天」可以在話劇、小說裏面寫對白,但不宜在南北共同的課本裏面推廣。當指地球自轉一周之義時,日與天,何字更古雅、更貼近本義、更有文化意涵?普通話教學,硬要學生把「一日」寫成「一天」,不單是推廣共同話這麼簡單,而且是散播沒文采的鄙俗土語,消滅華夏雅言,也消滅華夏南北共同的語彙,變成北方土語獨大。
註1:見《粤語傳承有困難 三成廣州青少年不會廣東話》,有線電視有線中國組面書專頁,2017年12月20日。
!doctype>書籍介紹
書名:《保衛香港官話》
作者:陳雲
出版社: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