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國史教育中心舉辦第二場名家講座,邀請李焯芬教授進行演講,題目為「一帶一路的歷史回顧與未來展望」。以下為李教授的演講摘要:
絲綢之路主角──絲綢
一帶一路全名是「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的歷史流程以陸上絲綢之路開始。陸上絲綢之路早在公元前已經有,並非只有一條路,而是一個商道的網絡。
相傳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造絲的國家。傳說黃帝的妻子嫘祖有一次在野桑林裏喝水,樹上有野蠶繭掉入水碗,待用樹枝挑撈時掛出了蠶絲。嫘祖便用牠來紡線織衣,並開始養蠶造絲的傳統。
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發現的象牙蓋帽形器,外表刻有蠶紋,證明養蠶已經有5000年歷史。3000年前的甲骨文已有絲綢的相關記載。
早在古希臘羅馬時代,當時中亞細亞的民族商隊用駱駝從中國運送絲綢到歐洲。中亞細亞的民族以粟特人為主,懂得東伊朗語言,居住現今烏茲別克一帶。他們分路段將絲綢運到歐洲。運送所得的酬勞比黃金還要高。
當時商隊做生意不容易,要經過高山沙漠,冬天寒冷,夏天炎熱,還容易被搶劫。
印度佛教經絲路傳入中國
絲路既是商道,同時亦帶動了歐亞各國之間的文化、藝術、宗教傳播與交融。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摩尼教(明教)、祆教(拜火教)亦經此傳入中國。
公元前後,匈奴擊破吐火羅種的月支人。月支人西遷至大夏(今阿富汗一帶),建立貴霜帝國(Kushan Empire)。月氏人為吐火羅人的分支。吐火羅人其實是中國大地上的首批歐陸移民。今天新疆人其實是吐火羅人的後代。
佛教在兩漢期間開從印度經西域始傳入中國。佛教北傳最興盛的時候,主要發生於貴霜帝國興盛時代(公元一至七世紀)。貴霜帝國(大月氏國)的版圖橫跨印度北部和中亞細亞。貴霜帝國第三位國君信奉佛教,不但整理佛經,更派人四處傳教。
佛教再經絲路古城鐵爾梅茲(古稱坦蜜國),進入中亞一帶(烏茲別克、塔吉克、土庫曼、吉爾吉斯、哈薩克),之後進入新疆。新疆有兩條路,北路經天山南部,南路經和田一帶,兩條路最終在敦煌匯合。
公元四世紀,五胡十六國時代,匈奴人建立的北涼佔領中國西北部,包括新疆吐魯番地區,因此佛教從新疆傳來敦煌。後來鮮卑人建立的北魏消滅北涼。北魏傳承敦煌佛教,在首都平城開鑿雲岡石窟,後來遷都洛陽後開鑿龍門石窟。
佛教得以傳播必須要把梵文佛經翻譯成中文,魏晉南北朝時代的譯經大師鳩摩羅什,翻譯《金剛經》、《法華經》等,對後世影響深遠。
佛教以外的外來宗教
絲綢之路帶來6萬多卷敦煌文獻,不盡是宗教文獻,有當地戶籍記載、土地登記、買賣人口契約等,反映中古時期的中國生活,是研究中國中古史第一手資料。這些研究稱為「敦煌學」。敦煌文獻不止有佛教,還有其他宗教。
景教早年是天主教的分支,後來不容於教廷,大本營在敍利亞,後來到中國傳教,經典用古敍利亞文寫。唐朝時,景教傳教士在中國建立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景教曾流行於蒙古草原,成吉思汗之母及忽必烈之妻均為景教信徒。
來自波斯的摩尼教將佛教、基督教、印度耆那教融會一起。摩尼教傳入中國後,中國人稱為「明教」。相傳明太祖朱元璋早年是摩尼教信徒,改國號時採納了「明教」之名,故稱「大明」。明代中葉,摩尼教後來與白蓮教等因反朝廷而被禁。明教摩尼光佛正是大明王的塑像。
波斯除了有明教,還有拜火教(祆教)。教徒以波斯粟特人為主,崇尚光明,用火來表示光明。
唐朝為絲路貿易最繁盛時期
公元5至8世紀是陸上絲綢之路最繁華的時候,當時正值唐朝。絲路貿易貨品眾多,中國出口的有絲綢、茶葉、陶瓷等,外地進口有金銀器、玉石、寶石、香料、水果等。造紙術、紡織技術、灌溉技術也經陸路傳入中亞地區。
盛唐時的長安,由胡人經營的商店主要集中在西市和春明門到曲江池一帶;有大宛人開的馬球店、龜茲人開的樂器店、高昌人開的葡萄酒店等。
胡姬酒肆成了當時文人墨客筆下的題材。李白筆下的胡姬「貌如花,當爐笑春風;笑春風,舞羅衣,君今不醉將安歸」。
酒是由西域進口的高昌葡萄酒、波斯三勒漿和龍膏酒……。
大量胡樂如《康國樂》、《龜茲樂》等進入宮廷。隨音樂而來的西域樂器也風行一時,當中包括胡笳、胡琴、箜篌、琵琶、羯鼓、羗笛等。
海上絲路的興起
公元十世紀後,中亞和西亞的連年戰爭,令路上絲路難以暢通。西亞及歐洲已習得養蠶造絲技術,對中國絲綢需求大幅下降,但瓷器的需求不斷上升。為了方便運送瓷器,海上絲路興起。
中國傳統顏色以紅、黃為主,而伊斯蘭國家崇尚藍色,因為伊斯蘭國家的需要,中國商業社會因此出現青花瓷器。
宋代海上貿易繁盛,進口不少香料到中國,因此海上絲綢之路也稱為「香料之路」。元朝時,各國海上活動更頻繁,大旅行家汪大淵航海到西洋,周達觀則南下真臘(今柬埔寨)。外國探險家馬可孛羅和白圖泰到中國旅行。阿拉伯人將伊斯蘭教傳入中國和東南亞。當時泉州是東方大港,很多阿拉伯人來往,後人也在這裏定居。
海上絲路除了物流外,還有人流。不少華人遷移往東南亞。居於東南亞的華人曾經建立政權。廣東雷州人鄭玖建立了越南河仙王國;廣東澄海人鄭昭(又名鄭信)在泰國建立了吞武里王朝;羅芳伯在婆羅洲建立了蘭芳共和國。
明清海上貿易時閉時開。大多是閉關鎖國。乾隆皇帝覺得萬物豐盛,毋須與外國做生意。外國向中國輸出鴉片,中國資金外流,最終爆發鴉片戰爭,清朝戰敗,香港割讓給英國。
從前敦煌是進出中國的一個大門,今時今日香港是進出現代中國的大門。
一帶一路的未來
現時中國在亞洲絲綢之路一帶國家進行基建。透過基建帶動地方經濟,促進不同文化的交流。一帶一路是世紀工程,遠至非洲電網、剛果河大壩,並非一朝一夕的事,可能要花100年。如果做得到的話,對世界有很大影響。一帶一路是中華文化和世界文明之間的對話,是一個互鑑、融合的歷史進程。從歷史的過去,展望歷史的將來,透過一帶一路,為發展中國家進行基建工程。
活動預告:單周堯《「天下為公 止於至善」──《禮記》的理想 人類的理想》
日期:2019年1月12日(星期六)
時間:上午10時正至下午12時正
地點:香港大學梁銶琚樓LG103(KKLG103)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