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撤軍阿富汗 中國控制印度洋

美國撤軍便會引發一連串的連鎖作用,關鍵是中國主政者能否突破美國多年來在中國製造的知識迷霧,看到國家戰略利益所在,認清國際大勢,順勢而為。

當前政治局勢是美國要從敍利亞和阿富汗撤軍,避免傷亡,也減少軍費支出。敍利亞可由沙特阿拉伯等海灣國家出錢打仗,歐洲不可能被脅從。而在阿富汗,美國可找誰出錢把仗繼續打下去呢?即使在烏克蘭搗亂,只是虛晃一招,絕對不是圍魏救趙。反而中國、俄羅斯在阿富汗推動和平協議,實際是排除美國,開啟整個中亞通過阿富汗連上西亞、中東之路。中俄亦會致力重建敍利亞,也使中國在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的龐大投資發揮出作用來。

沙特在敍利亞不可能成功,便只能在俄國的安排下,以也門與敍利亞作為交換合作的條件,暫時中止與伊朗在中東的競爭。以色列的右派政權當然不高興,卻是無可奈何,或許便進一步加強與中國合作,並致力開發地中海東部的油氣田,與南歐各國合作,當然先決條件是中東無戰事。

美國撤軍是大勢所趨,也是俄羅斯、伊朗等國的努力成果,卻改變整個歐亞格局。中東無戰事,下一步俄國的努力是平息北非自顏色革命以來的動亂與難民潮,這是分化美歐的最大戰略。以敍利亞的經驗,俄國容易平復利比亞內戰,並可與埃及聯手抗拒美國的搗亂。德法意等國自然樂見北非無戰事,從而沿中東、北非兩線把美國策動的顏色革命與戰亂消除,回復歐洲穩定的經濟發展與政治整合。外圍穩定,美國也難藉北約東擴來攻擊俄羅斯,波蘭等國便不能再對抗德、法。這應是歐洲一體化的第二階段發展。

餘下的便是中國問題。

回復到絲綢之路海陸聯運

美國敗走阿富汗,從而使中亞、西亞與中東連接,巴基斯坦、阿富汗都可歸入中亞。搬走戰爭障礙,阿富汗便變區域樞紐,把印度洋沿岸與亞洲大陸的中心地方連接起來,打破十九世紀以來俄、英的大國之爭,抹除所謂陸權與海權國家之分,回復到至少是奧斯曼帝國時的絲綢之路海陸聯運。

面對這樣的大勢,也是利之所趨,印度是無力扭轉,更不用說重建英印帝國時期對印度洋的控制,與美國並肩抗華。正如烏克蘭上層仇視俄羅斯,貿易上卻與俄國愈來愈密切結合;印度公開反對一帶一路倡議,貿易方面也一樣愈來愈倚重中國的進口。中國對印度的政策,毋須公開鬥爭,只要保住巴基斯坦,制約印度的軍事冒險主義,建設西藏日喀則到尼泊爾的鐵路,以及在中緬鐵路建設之餘,沿舊中緬公路路線建鐵路通達印度東北邦的邊境,便可擴大貿易與文化影響,在地區的層面上瓦解印度的仇華政策。印度不能推動東北邦的經濟發展,便不能保住中央政權的威信和影響力。中國不用武力收回藏南,卻可用經濟融合使之與印度疏離,更可促之與孟加拉、緬甸合作,形成次區域的經濟融合。

美國撤軍便會引發一連串的連鎖作用,關鍵是中國主政者能否突破美國多年來在中國製造的知識迷霧,看到國家戰略利益所在,認清國際大勢,順勢而為。

中巴經濟走廊與中緬經濟走廊若能切實執行,便可保印度洋不為美國海空軍所佔據並以此遏制中國和維持其世界霸權。

原刊於《東方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陳文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