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稚柳:鑒定書畫的大師

謝稚柳為學嚴謹,是一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寫萬幅畫的名家。

坊間關於謝稚柳(1910─1997年)生平及其書畫研究的專書有好幾種,選錄其重要論著的文集則付闕如,謝稚柳原著、張春記述編的《謝稚柳論藝》(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年),是進一步認識這位書畫研究和鑒定家不能忽視的文集。書首有編者撰寫的〈導言:試述謝稚柳先生的理論研究〉,對所選文章作了扼要的說明。

創作研究於一身

謝稚柳集書畫創作、考證、鑒定、研究等於一身,出版有《水墨畫》、《敦煌石室記》、《敦煌藝術敘錄》、《鑒餘雜稿》及個人書畫集等多種,編有《唐五代宋元名迹》、《董源巨然合集》、《燕文貴范寬合集》、《梁楷全集》、《宋徽宗趙佶全集》等。其理論研究領域,大致分為三方面:一是敦煌專題,二是畫史、畫家研究,三是書畫鑒定。張春記在〈導言〉中指出:「他的研究,完全從實踐中來,不同於從理論中來到理論中去,故其所述,有感而發,深入淺出,明白易懂。」著述數量不多,「然而皆可藏諸名山,傳之後世,處處閃爍着智慧的火花,啟智後學。」

《謝稚柳論藝》一書所收文章,按上述三方面的內容分為三輯。第一輯有〈敦煌石室記〉、〈《敦煌藝術敘錄》後記〉及〈北齊婁叡墓壁畫與莫高窟隋唐之際畫風的淵源關係〉,前兩篇載其《敦煌藝術敍錄》(1957年),該書是研究敦煌石窟藝術不可或缺的權威著作,在敦煌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末後一篇記述他看到一座北齊大型墓葬的墓室壁畫,「開始發現隋唐之際畫風的突變,其與顧愷之的淵源,將不是直接的。直接的是北齊。」又指出「總的藝術情調,北齊靈動,而唐凝重,北齊清高瀟灑而唐敦穆,然而北齊的風貌是動人的。」(頁34─35)結論認為:

莫高窟在隋開皇以前,所有壁畫,都為自漢以來一脈相承的民間傳統,逐漸流行衍成自己的體貌。而北齊首先轉向江左士人畫一面,赫然以新的體貌旗鼓稱雄。「自蒼生以來所未有」的顧愷之,起了導引的作用,致使民間的原有傳統自此歸於澌滅。這一趨勢雖後於南朝,然在西北一方,正是北齊起了登高一呼,眾山皆應的作用。婁叡墓壁畫的發現,使人親眼見到了畫風淵源習尚,揭開了從東晉到隋唐之際藝術流衍之謎,使這一時期文獻不足證的空虛繪畫史得到了充實。(頁35─36)

第二輯以〈論書畫鑒別〉為首,收錄了16篇文章,當中〈晉王羲之《上虞帖》〉、〈唐張旭草書《古詩四帖》〉、〈宋黃山谷《諸上座帖》與張旭《古詩四帖》〉、〈唐柳公權《蒙詔帖》與《紫絲靸帖》〉、〈唐懷素《論書帖》與《小草千文》〉等,是謝稚柳對晉唐宋人法書名作的重要考證。〈論書畫鑒別〉是一篇系統的鑒定學論文,全面論證了從古到今的各種鑒定方法,包括傳統的鑒別方法如印章、題跋、著錄、別字、年月、避諱、題款,鑒別方法的論證和辨偽,以及對書畫本身的認識,指出傳統鑒別方法的根本缺點,「在於拋開了書畫的本身,而完全以利用書畫的外圍為主,強使書畫本身處於被動地位,始終沒有意識到這種方法所運用的依據,僅僅是旁證,是片面的,是喧賓奪主,因而是非常危險的。」(頁39)從而強調要從筆墨、個性、時代性、流派四方面,來認識作品的體貌和風格;旁證的可信性,必須由作為主體的書畫本身來對它作出決定。「鑒別是最終目的,是為書畫的真偽服務,為有旁證的書畫服務,也為無旁證的書畫服務。這就是所以對書畫本身要有獨立認識的必要。」(頁57)

謝稚柳在〈唐周昉《簪花仕女圖》的時代特性〉一文中,認為《簪花仕女圖》所表現的應是南唐貴族婦女所流行的打扮和裝束,而它的筆法正是南唐時代的藝術特徵,所以它並不是唐代周昉的作品。在〈徐熙落墨‧兼論《雪竹圖》〉中,認為《雪竹圖》完全符合徐熙「落墨」的規律,看來是他僅存的畫筆。這些個案研究,展示了他的研究特色和風采。

欣賞傳統繪畫風格獨到

第三輯首錄〈水墨畫〉,這是集中展現其繪畫史觀和鑒賞特色的重要著作,對畫家筆墨風格和流派作了分析,顯示他對傳統繪畫有獨到的欣賞風格。對於筆墨,他作出這樣的解釋:「所謂筆法,是從對象出發,從對象產生。對象,正是描繪的依據和根源。而來攝取對象的形與神,所產生的筆的態與勢,情與意,這就是筆法。」至於墨法,也沒有固定的步驟,因為「真實的景,是許多形象,許多顏色所交織而成。而所謂墨法,它就要配合這許多形象,許多顏色,把它分別開來,組合開來,不能讓這些形象,這些顏色混亂了,模糊了。」(頁140)

〈中國水墨畫的起源和發展〉是未刊稿,大約作於1980年代初,深入淺出地交代了他的一些看法,可以補充〈水墨畫〉中沒有談到的乾隆時期和畫家如揚州八怪。接着的幾篇文章,〈從上海博物館所藏唐宋繪畫論藝術源流〉、〈從揚補之《四梅花圖》、宋人《百花圖》論宋元之間水墨花卉畫的傳統關係〉等,分別就有關問題作了深入的討論,最後以〈借鑒──繪畫藝術的主要基礎之一〉總結全書。以下一段話,或許可以作為謝稚柳治學生涯的寫照和心得:

總的來說,生活、借鑒、實踐,是從無到有、從淺到深、從不成熟到成熟的藝術創作推陳出新的必經之路。千百年來,各種流派,各種風貌之確立,無不經過這樣的道路而後形成。只有這樣不斷地探索、實踐、學習、學習再學習,前面便是一片波瀾壯闊的藝海。(頁316)

1980年代,謝稚柳擔任中國書畫鑒定小組組長,與啟功等名家對全國範圍內的古書畫,進行了系統鑒定,歷時八年,編成《中國古代書畫目錄》。他曾先後率領上海書法代表團和中國書法代表團,兩度訪問日本;又曾在香港舉辦畫展和講學,以及應邀到美國紐約出席博物館舉辦的國際研討會。為學嚴謹,是一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寫萬幅畫的名家。

常州人物新談之二

周佳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