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兒當有百歲憂

我突然在唏噓之處興起不如擱筆要不寫這專欄了,因為這專欄由他們成長開始素描,不覺十多年,夾議夾敘,批評了教育當局,尤其負責人的虛偽,要莘莘學子接受一套自己也不相信的學習理念。

那天,當我看見女兒為申請大學忙得陪我們吃飯的時間也不夠,才驚覺她今年9月就要到美國留學,嘴巴說捨不得父母,其實內心已經躍躍欲試要獨立自主。

子女獨立放手任飛翔

大仔放假回家,已經放風要畢業後在美國呆一、兩年,風箏的線愈放愈長,只能望着他們飛遠,我們原是放風箏者,現在也要撒手,讓他們自由飛翔。

細仔明年也鐵定到英國讀書兼到球會訓練,我們夫婦倆要收拾心情來迎接空巢的事實,放下一盤20年的生意尚且依依不捨,營業這麼多年的家庭生意,突然空巢起來,最密切的夥伴突然要轉工或退休,任何最高級的行政管理人員也會接受不了吧。

所以我突然在唏噓之處興起不如擱筆要不寫這專欄了,因為這專欄由他們成長開始素描,不覺十多年,夾議夾敘,批評了教育當局,尤其負責人的虛偽,要莘莘學子接受一套自己也不相信的學習理念。

關懷回憶展望為目標

今天我的孩子在外國升學,在提倡人權、種族平等、女權主義、健康飲食、持續發展等大課題上不斷挑戰我們,但香港的大學生仍然為基本的民主進程而面對司法審判,心有戚戚,正想擱筆休息一下時,編輯姐姐來電要我細想是否真的要擱筆,她說社會議題、教育原則仍然有說不完的話題,當然我和讀者建立這麼多年的感情,一下子放棄的確有點可惜,尤其一些認識多年的海外朋友,雖然久久不見,但從文字裏,大家仍然在閱讀中緊密聯繫,有些讀者經歷了子女成長的緊張關係、累人的功課、夫婦因教育理念而衍生的矛盾,都曾向我細訴,一下子他們的子女也畢業了,所有曾經的困難都消失,代之是難題不再的空虛感,所以奮起再和大家面對新挑戰,空巢又如何,家庭不以人數為單位,是以關懷和回憶再加展望為父母的目標,生兒當有百歲憂,對,才剛剛開始呢。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張堅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