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旅遊發展局(旅發局)於10月25日至28日在中環海濱舉辦第10屆美酒佳餚巡禮(巡禮)。旅發局原安排每晚進行無人機光影匯演,由100架無人機同步運作,猶如螢火蟲般在維港上空飛舞,砌出七彩繽紛的圖案,例如W&D(Wine and Dine)、「10」字(巡禮十周年)、兩隻香檳杯對碰等。可惜世事難料,在27日晚首場表演中發生意外,40多部無人機傳受黑客干擾失控墜落海中,表演被逼腰斬,大掃觀眾雅興。餘下幾場表演也須相繼取消。
GPS訊息遭干擾致墜海
不少參加巡禮的市民掃興而歸,令人大惑不解的是,為何如此歡樂的活動竟有人刻意破壞呢?從技術層面分析,故障出自哪裏?是否有黑客入侵電腦控制系統?事件發生後坊間一直議論紛紛。就此,筆者嘗試以日常汽車駕駛為例,解釋是次意外背後的原因。
當駕駛人士開車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例如在外地自駕旅遊時,都會使用車上的自動導航器。駕駛者在起程前先把目的地輸入導航裝置,系統便會利用「全球定位系統」(GPS)計算出由起點至目的地的行駛路線。汽車出發後,導航器會沿途定時接收由人造衞星發出的GPS訊息,確認車輛當刻位置,導航系統再按預設路線不斷向司機提供駕駛建議,直至車輛抵達目的地為止。實際上,汽車導航裝置與商務飛機上的運作系統大同小異。
上述的導航運作原理說明了汽車或飛機與人造衞星之間的GPS訊息互通有多關鍵。訊息一旦被干擾,導航便會出錯或失靈,汽車或飛機隨即方向全失。此時,駕駛者要取回控制權,改用人手導航免生意外。筆者推測,這跟是次巡禮無人機事故的主要原因屬類同,表演期間無人機與衞星在交換GPS訊息時遭干擾,機群因此失去秩序。更嚴重的是無人機未能及時由自動操作模式轉為手動,讓地面控制員把它們駛回躉船。信號干擾使多部無人機失控,在空中盲目飄浮,亂衝亂撞,最終墜落維港。
速訂無人機駕駛守則
是次意外可算是不幸中之大幸,僅有財物損毀,無人受傷。不過,倘若下次再發生類似的無人機意外時,主辦單位又能否確保無傷亡呢?針對今次事件,筆者認為政府有理由加大力度推行民航署新制定的《操作無人駕駛飛機(無人機)系統》守則。此外,政府必須加緊關注無人機表演服務業發展,立例要求服務商做足安全措施,包括:
- 在表演節目設計方面,確保飛行表演在安全範圍內進行,甚至要求服務供應商在設計中預留充分的空間,在場地周圍設置安全區,一旦有其他飛行物體進入,保安系統便會立刻起動相關應變程序。
- 表演前,服務商確保參演的每部無人機之安全設備可靠無誤,並把檢查記錄存檔,供日後參考。
- 在表演期間,一旦無人機的自動操作功能失效,例如GPS訊息被干擾,其內置保安系統便立即起動,把無人機轉換至人手操作模式,讓工作人員可把無人機帶到安全地方着陸。再者,模式轉換需時不宜太長。
- 活動完結後,服務供應商必須為無人機作定期維修,並保存每次維修記錄,確保無人機硬件及軟件正常無損。
隨着無人機的使用日益普及,市民對它的安全性要求相應提升,同時,業界對操作員的專業水平要求亦愈來愈高。因此,筆者建議本地大專院校開設無人機學位課程,培訓更多相關工程師、設計家等專才。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