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本年7月4日在臉書上放上一個動畫廣告《她和他的第一句話》,幾日之內引來熱議,超過20萬點擊率,但惹來眾多批評;批評主要是指摘廣告抄襲2016年上映的日本動畫《你的名字》,更有網民惡搞,製作另一諷刺版本。7月11日港鐵回覆《明報》稱廣告是由本地公司製作,具有獨立性。港鐵廣告究竟有什麼問題呢?
廣告聯想到《你的名字》
《她和他的第一句話》廣告以動畫方式,描述兩名年輕男女在港鐵邂逅,最初見到一位年輕女子在調景嶺站上車,一位年輕男子遲來一步,未能上車,在車外看到年輕女子。然後另一天早上七點半後,年輕男子趕忙往車站入閘,在列車到站後跑出車廂,再遇到該年輕女子。跟着鏡頭見到11點多,年輕男子乘扶手梯往下,又見到該年輕女子乘扶手梯向上,然後年輕男子向自己說「點解每次都好似見到佢嘅?」在黃昏時分,該兩名年輕男女站在同一車廂,在聽到廣播「乘客請盡量行入車廂中間,多謝合作」,兩人不約而同向後行,碰到對方,同時望向對方說「唔好意思」。廣告最後出現字樣「多走一步,快樂隨之而來」。
廣告是否抄襲?若果說內容,廣告描述的港鐵情節,當然日本電影中是沒有的,以此而論,不能說抄襲。但是為何很多人批評抄襲呢?其實本人第一次看此廣告時,沒有看其他人評論,也立即聯想到《你的名字》。正如一些報道所述,廣告的人物與電影的男女主角十分相似,畫工也相似,而且電影中也有男女主角在日本東京鐵路擦身而過或相遇的情節,自然令人把兩者聯繫一起。在廣告推出時,正值港鐵沙中綫工程醜聞,市民多有不滿,也可能令網民評論傾向負面。
廣告借用電影情節頗為常見
廣告借用電影情節並不罕有,是轉借趣味(borrowed interest)其中一種方法。轉借趣味意指廣告套用受到普遍關注的事件、人物、話題等等,作為商品、概念、品牌等等的推廣手法。轉借趣味是否有創造性是有爭議的,反面意見認為借用其他東西就不能說是有創造性,更顯出品牌或商品本身沒有特色。但是正面意見是借用廣為人知的事情,引起人們關注,對推廣有很大幫助,而且借用現有事情再加上新元素,不能否認也是創新。
以往也有不少經典廣告包含轉借趣味的元素,得到廣泛讚賞。例如2005年維珍航空的《愛情故事》廣告,以兩男在飛機上的偶遇為題材,其中包括轉借一幕電影《人鬼情未了》的經典陶器製作情節,獲得多個廣告獎項。另一得獎廣告:大眾汽車福士的《短少但有趣》,更把多套經典荷李活電影(包括《洛奇》、《星球大戰》、《大白鯊》、《鐵達尼號》等等)各自濃缩為30秒的動畫,只在廣告尾加上“Short but fun–the new fox”(短少但有趣──新福士),結果反應熱烈,上網觀看和留言查詢的人數比預期更高。現在社交媒體發達,受人關注的事件,可以很快轉借為商品推廣。3年前(2015年6月5日)本地歌手劉浩龍在臉書上說在餐廰內看到勞工污穢的手,令他失去食慾,引來廣泛批評;而在數小時後,Jolly Shandy臉書使用一張相片:一雙污穢的手拿着一罐Jolly Shandy,並留言「只係買咗罐凍飲,幫佢開埋,希望佢可以紓解工作壓力」;結果得到3萬多點讚,據稱當日各便利店Jolly Shandy的銷量急升。所以只要運用得當,轉借趣味會得到共鳴,並得到理想效果。
說回港鐵廣告,20多萬的點擊率比其他港鐵視頻高很多,以收看數字衡量很不錯,但是否達到目的?在《明報》的回覆,港鐵解釋《她和他的第一句話》廣告的目的在於宣傳乘車安全及禮讓文化;在廣告內,包括「請勿靠近車門」、「請先讓乘客落車」、「握扶手,企定定,專注啲,唔好掛住睇手提電話」、「乘客請盡量行入車廂中間,多謝合作」等。不知看過的人是否留意,但看到眾多負面留言,注意力放在抄襲問題,恐怕港鐵的目的難以達到。若果廣告明示轉借《你的名字》,而看過電影的人很多,可能引起正面共鳴也說不定。
參考網頁: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