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劍 黃安源世界首演故鄉情懷

黃安源是二胡名家,下周日的音樂會卻跟本地中樂業餘團體青協合作,演奏起來會不會分別很大、磨合需時?

談起徒弟黃建偉,黃安源笑說這個學生讓他很是難忘:「他是個很聰明的孩子,什麼都喜歡學,那時候跟我學琴,很忙的,問他忙什麼,原來他早上學揚琴,下午就去教別人揚琴,中午那一兩個小時就跑來跟我學二胡。他的古箏也是沒有人教,偷偷學的。」

也正是這位徒弟與青協有聯繫、透過青協舉辦「古箏二胡協奏曲精選獨奏音樂會」的緣故,黃安源在1985年首次跟香港青年音樂協會合作,為音樂會擔任指揮。

「那一次的演出,都是黃建偉一手策劃的,那時候我還在樂團裏比較忙,常常都是分身乏術、自顧不暇。有青協團員回憶,當年的音樂會也請了一些香港中樂團的團員一起幫忙。」

退休前的忙碌,非同於一般的想像。

「像是1978年,那時候一次演出要演三首新的協奏曲,還有再演三首重新編曲的劉天華作品,現在打死我也做不來了。現在是不再可能了。這太不可思議,但是當時就是做出來了。」

黃安源指的這場音樂會,是1978年台北國家音樂廳落成典禮系列音樂會邀請他演出的專場,名為「中樂協奏曲專場」,他憶述:「那時候,我向台灣申請了一筆錢,全部用於委約創作新作品。三首協奏曲之中,一首是我委約關迺忠作曲的《第一二胡協奏曲》,這首現在很有名了,也是大陸一些比賽的指定曲目,很多人不會拉,一定要聽錄音,我就把我在台北首演的錄音給了他們。一首是黃曉飛替我寫的《憶三峽》,高胡的,四川風味的歌曲;黃曉飛是中央音樂學院的老教授,他教過劉文金的和聲,這個資格不得了,他人特別好。還有一首是《龍舞》,台灣作曲家李泰祥替我寫的,他非常有才,曾創作「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橄欖樹》)一曲。他幫我寫的《龍舞》是比較新的、無調性的,很前衛,節奏也很複雜。」

「那個年代我是很努力,但是我也犧牲了很多。基本上連興趣愛好也…… 想過輕鬆寫意的生活不可能。最嚴重的時候,連演出海報都印好了,曲子還沒到呢!面對這種情況,一定要對自己有更高更嚴格的要求才能做出來。」

黃安源指,在樂團的日子和練琴的過程辛苦是辛苦的,「不過真正做出來的時候,滿足感就很大, 那是肯定的。而且如果是藝術、音樂上的滿足感,這跟其他的比如說金錢那些(所帶來的滿足感)就很不一樣。」

退休後,黃安源不再像以前在樂團時那樣要求自己每天練琴。「那也不是說扔就全扔了,有時在家中收拾收拾,我也會摸摸琴,練一練,那就是出於對胡琴的感情」。心血來潮時,他就取出愛琴,揮弓彈奏。他自言,拉奏的時候少了一分壓力,多了一分自在。

「現在,我是等到有演出的時候才練習,但是比黃晨達要早,哈哈。提前一兩個月練琴,心裏才比較有把握。」由於兒子在新加坡工作很忙,他更會動身到新加坡去,跟兒子練習《故鄉之歌》,為音樂會準備。「兒子一年也回不到香港一次,那肯定是我配合他。」

黃安源指,在樂團的日子和練琴的過程辛苦是辛苦的。退休後,黃安源不再像以前在樂團時那樣要求自己每天練琴。
黃安源指,在樂團的日子和練琴的過程辛苦是辛苦的。退休後,黃安源不再像以前在樂團時那樣要求自己每天練琴。

音樂連結友好 新曲訴遊子心緒

黃安源是二胡名家,下周日的音樂會卻跟本地中樂業餘團體青協合作,演奏起來會不會分別很大、磨合需時?

「這樣說吧,雖然33年來我只指揮過一次青協,但是我在台灣跟很多業餘樂團合作、排練、演出,包括給他們指揮。有時候我獨奏,他們幫我協奏,我覺得合作非常愉快,我覺得業餘的朋友有很多專業團體欠缺的東西。他們沒有這種壓力、這種負擔,而且非常熱情、非常認真,而且虛心好學。所以,跟他們的關係比在樂團更近。我覺得,我跟青協大概也是如此。」

「你想,在台南這樣一個小地方,就有70個孩子跟我一起合奏。」20年前,黃安源到不同地方舉行個人演奏會,都會加上一首齊奏曲目,跟當地的業餘愛好者或學生互動。黃安源指,跟業餘團體合奏重點不是拉得有多好,而是音樂上的交流和互動,自己多年與業餘團體合作的美好回憶,讓他很期待這次跟青協合作。

除了拿手的《廣東音樂聯奏》,黃安源和黃晨達亦會合奏《故鄉之歌》一曲。十年前,為慶祝重慶大劇院落成,當地政府邀請黃安源回家鄉演出,他便委託香港學生黃學揚創作《故鄉之歌》一曲。「這首樂曲以一首常出現我日常生活和夢中的重慶童謠《黃絲螞螞》為基礎,我把這個元素和題材交給黃學揚,他再加上變化,豐富它。」

回鄉表演是黃安源長久以來的夢想,可惜當時因為一些原因而未能成事,歌曲作成後十年才有機會首次公演。「我本來已經放棄回家鄉表演的念頭,但是今年受到重慶交響樂團邀請,我將會在年底回去演出《故鄉之歌》的交響樂版,那將會是世界首演;香港青協這場音樂會的《故鄉之歌》是中樂團版本,也將是世界首演。」

相隔十年,終能演出曲子,黃安源十分高興。「黃絲黃絲螞螞,請你嘎公嘎婆來吃嘎嘎。坐的坐的轎轎,騎的騎的馬馬──在重慶,這首童謠的旋律人人一聽就聽得出來。人老了以後,思鄉懷舊的那種情懷總是更濃。回到家鄉演出,總希望有一首能夠代表自己那麼多年來一種遊子心情的感慨,希望在作品裏能表現出來。」

黃安源指,跟業餘團體合奏重點不是拉得有多好,而是音樂上的交流和互動,自己多年與業餘團體合作的美好回憶,讓他很期待這次跟青協合作。
黃安源指,跟業餘團體合奏重點不是拉得有多好,而是音樂上的交流和互動,自己多年與業餘團體合作的美好回憶,讓他很期待這次跟青協合作。

承傳音樂的傳統底蘊、韻味

黃安源回憶,在中央音樂學院學二胡時必修課程有采風、有民歌、有戲曲,每個星期二胡課有一小時,視唱練耳就有兩小時。「現在我的學生,可能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花在視唱練耳。」

「40年代起,中國歷史上各個大的事件、大的轉折,文化上的大的起伏變化,我們都經歷了。有這個經歷,跟沒這個經歷不是說絕對有多麼大的區別;我兒子就不贊同我,說並不是非要經歷過才行。間接的經歷也可以,但是間接的經歷一定要是真心的體驗得到;要從內心感受到那個東西,你的藝術才能夠真的表現出來。」

在以往的訪問中,黃安源曾說過二胡承載着中華文化數千年來一種苦難的傳統,二胡音樂的表達有賴演奏者如何表現樂曲的情懷和心緒;同時,無可否認,中樂的發展已經起了許多新的變化。黃安源對年輕人演奏中樂有什麼期盼,希望新一代的二胡家拉出怎樣的二胡之音?

「我覺得音樂演出真正需要的並不只技巧,當然技巧是需要的,但是最後比拼的絕對不是技巧,而是綜合素質。讓你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的底蘊,積累了多少,是這種比拼、這種表現。所以年輕人對生活的體驗、對人生、整個社會的體驗增加了以後,拉出來的東西就會不一樣。光是技巧、音符的表達、技巧性的表達,跟你帶着心思、帶着你的情感去演奏,這是兩回事。」

黃安源指,近年中樂發展出現一種偏差,「不是左就是右,前兩年是非常離譜的,所有比賽的曲目只往難中求,彷彿只要把演奏者難住了就是好」。他認為音樂並不是愈難愈好,真正好的作品聽起來非常舒服,演奏起來非常純熟,這樣才是最好的。

他並不完全反對現代創作:「像一狂二狂三狂四狂(第一、二、三、四二胡狂想曲),很多人很反感,但我並不反感,因為我覺得寫得很專業,只不過它是另一類的,屬於非傳統一類而已。」黃安源認為,二胡離不開這樣的發展,但這並非靠一味追求移植外國像《卡門》那樣的高難度歌曲就可以達到。「如果以那個作為二胡發展的主導,那就錯了。二胡的發展必須根據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傳統。我常跟學生說,如果他們拉不好劉天華的四首曲子、阿炳(《二泉映泉》的作曲家)的兩首曲子,那就什麼也拉不好,光是龍飛鳳舞的、只求一個快字,也是沒有用的。」黃安源解釋,那是因為每個人拉奏的音樂都是內心的倒影,每個人對世界的認知、對情感的詮釋全都反映在演奏之中。

「我相信我們二胡的發展一定會愈來愈好。我覺得二胡的表現力已經得到認可,各種的體裁、各種的形式、各種的情感都可以表達。未來,二胡的發展主要在創作的路途和演奏的素質上。」

黃安源指,二胡中樂近20年來的發展很快。

「現在為什麼學二胡的進步這麼快,我覺得跟現在的社會發展很有關係。你想想,我們那時候錄音機都沒有一台,我這輩子都沒有參加過比賽,只參加過一次北京地區第一屆上海之春的選拔賽。那次選拔賽全北京選出十個名額,中央音樂學院從附中、大學全部選拔,一共選出一位老師、三個學生。參加選拔的中央音樂學院老師是王國潼,我是這三個學生之一,還有一個蔣才如,在中央音樂學院禮堂選拔。」

「整個比賽過程是讓我真從量變到質變的一個過程。」黃安源補充:「其實我們都知道選拔只是走一個過程,肯定早就定好了,但是我們還是很努力的比賽。」

正因如此,黃安源對比賽非常非常重視,常鼓勵學生一有比賽就要去參加,並不是要從比賽中拿獎,獎項本身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從過程中得益。

「那時候的條件跟現在差遠了,我要聽一首《江河水》,還要跑到唱片室去,去點個名、排個隊,然後到小房間裏按紅燈,戴着耳機才聽得到。」排隊折騰一番,也就只能聽曲子一次;如果要再聽一次,還要重新排隊。黃安源又說:「那還是我們中央音樂學院才有那個設備,一般人一般地方還沒有。所以現在的孩子學琴、學音樂實在是太方便。你看,到網上一查,什麼版本的音樂都能聽到。」

不過,黃安源也發現,科技進步了,音樂的傳播媒介變得方便了,但他問學生某個曲子或某場演奏聽了沒有,學生反而會說還沒有聽。至於伴隨科技進步和社會環境改善而來的會否是二胡音樂傳承的另一危機、音樂的單一化、同質化,胡琴大師這樣說:「教學達到一定程度後,學生再去一味模仿名家是沒有用的,就算拉得再好都只是copy的,像一台影印機,都是抄襲別人的。可是,音樂有一定的必然性,一些音是非如此不好,非如此不舒服,而如果說要在每個音的音色上要做到真正的同質化,那還比較難。」

聽到黃安源分享以往學習二胡的血淚、細數二胡音樂藝術種種神奇之處,令人不禁好奇青協下周的「源弦樂聚薪火傳」音樂會中,這對父子帶着默契上台演奏,將會跟音樂會的其他表演者和曲目擦出怎樣的音樂火花。

黃安源細說香港中樂發展二之二

本系列文章:

黃安源緬懷中樂輝煌歲月 珍惜父子二胡傳承

音樂會資料

香港青年音樂協會成立45周年誌慶「源弦樂聚薪火傳」音樂會

日期: 2018年10月7日(星期日)

地點: 沙田大會堂演奏廳

門票: $220 / $180 / $120 (年滿60歲的長者/殘疾人士及看護人/全日制學生半價)

購票方式:門票由即日起於城市售票網www.urbtix.hk公開發售(購票查詢:3761 6661)

主辦單位:香港青年音樂協會

節目查詢:電話:9202 3935;電郵:[email protected]

更多有關音樂會曲目編排的資料可參閱此報道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