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來一學生轉發的文章,學生擔心家長誤以為是,害了孩子一生。「不打不罵不罰培養不出優秀孩子的!」文章是一中國名大學歷史系教授撰寫的。
錯在一句話:以兒童為中心。令新手父母,圍着孩子團團轉,真的視之為「中心」。把教養變成溺愛、把尊重變成縱容。誤導了百姓對嬰幼兒教養的起跑點。我們不求贏在起跑線,但求勝在出發點。正確應該說成:以兒童正向發展為中心。
亞里士多德謂:「最初偏離真理毫釐,到頭來就繆之千里。」
Infant 一字的拉丁文為「沒有語言」,加上眾多先哲都應為嬰幼兒是人的完美狀態,常以不爭(善)的狀態活着。就是因為沒有語言,所以難與成人溝通。說不出,只能用動作行為表達,可惜成人看不懂。一方的溝通以行為,另一方的溝通以語言。所以造成一開始雙方的迷惘,為日後衝突展開序幕。
只有理解孩子 才能尊重孩子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嬰幼兒本性積極、主動。準備好在正向及善良的方向出發前進;雖然所有嬰幼兒的本性是相近的,可惜他身處的環境際遇就相差很遠。
基礎教育的問題是成人為孩子準備了一個什麼的環境讓其出發。家作為第一個學習環境,應該有一家之長作主導啟航。即問題在於家長為孩子一生的發展作了什麼準備。育人先育己,只有理解孩子,才能尊重孩子。
《大學》寫道「未有學養子而后嫁者也。」可見古時,亦有教育盲點。但,如果已嫁但未生子前學養子,效果會是怎樣?嬰幼兒獲得第一任老師的理解,其發展已受保障。
福祿貝爾謂:「國家命運不是在政治人物手裏,是在搖籃人手裏。」
今天的教育能根據人類學、醫學、護理學、演化學、心理學、發展學、行為學來執行。對一些不先了解「人」為何物的男女,就把它帶來世界;然後,就是因為我們先不負責任去了解他,便暴力對待他,這是一個什麼世界呢?來到世界不久,還不夠時間了解世人,已受肉體及精神的虐待。試想想他的人生觀將會如何?
現今教育從沒有考慮人類發展
作為教育人,我們有否反思教育的方法是否配合人類的正向發展;我們有否反思教育的工具是否配合人類的程度;我們有否反思教育的態度是否對人類精神發展公平不公正;我們有否反思現今教育的制度是否合情合理。成人是否就這樣一面倒向孩子施襲嗎?
如果用打罵罰的邏輯,那,聯合國兒童權益宣言、保護兒童公約及各國的保護兒童法的精神等,豈不是禍國殃民?
今天的教育只為張紙、為制度、為成績、為考試、為成人,從來沒有考慮應該為人類發展服務。數年前,已寫了一篇教育生病了!相信,又被石沉大海。
《大學》又道「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
是否歷史系的原因?誤以為打能處理一切。古人行為絕對不像今天。他們常以暴力解決一切問題,所以戰爭頻生。我們需要學習這嗎?
《大學》再道「一家人,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謙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
重要是對孩子要公平,人類才能和平相處,造就天下太平。
作為教育人,要的是「被尊重」。老師需要的不是更大的權利、更高的榮譽及更好的待遇。我們需要的是謙卑學習,再向社會新環境學習,不能止步。多參考別人好的,不能重蹈覆轍。相信這樣便得到社會的尊重。
再,近五年人類行為確實改變不少。日常生活活動減少了,很多新手父母沒有任何生活經驗,極依賴祖父母輩。他們的時間用在手機上,少了與環境互動與人相處的機會,形成了集體發展遲緩。又,環境中的超強電波四處飄揚,影響着正在發育當中的兒童及青少年的大腦建構。形成了眾多情緒問題。但,因為社會經濟正需要倚賴IT的發展,所以,新一代的兒童需要犧牲。不過,政府沒有正視這正在摧毁社會的行為。這是以「先進」造就我們的落後舉措,可悲!可恨!
以暴力「教」出的孩子,豈非將會暴力示人?如果眾人受這位教授的影響,齊齊以打罵罰這些負面行為教孩子,將來會天下大亂,是否自取滅亡?以孩子學懂書本上的知識,就能對不住國家民族的將來嗎?成人常言:「孩子是國家的未來棟樑。」
上周,新加坡資深教育工作者回覆説:早期是有棒打出孝子的思想。今偏勸,除非勸不得,則經與父母教育協商,由校長批示,指定學校代表,在有人見證下,執鞭刑。文章所言不實。打,是其中一手段,打後還要輔導教育。但不是掛課室,也非老師在課堂執行。是家校教育用盡一切可勸教、輔導的手段,且是特大錯,如非禮、偷竊等,不是校方處理,就是移交警方之案,方執鞭打之行。執行前,如前言,批者、執行者是不同的人,且有見證。一般小錯,小罰站,到冷靜角則比較多,課堂上,教師執打是不允許的。簡單說,基本不打,除特别大錯情况,校方執打,也是經各方,包括受害者與家長同意,给此犯二次,有反省機會,方執打,移交警方就要留案底。
《三字經》是讓成人學習的
下面回應一下該「打罵罰….. 」文章的內容:
本人認為,古代經典的《三字經》不是讓孩子學習的,其教育目標人物是成人。
當然,我們的社會出了大問題。這是我們的認知問題,是先後秩序的認知問題。教育生病在那?教育本身的癌症腫瘤是以下的一切還未清楚:何謂教育?誰先學?誰去教?學什麼?為何學?何時學?怎樣學?學給誰?
我本人能夠在學習中感到快樂,亦能有今天的成績,因為我的學習是從興趣出發。可能對那位宣傳打罵罰的教授來說是不會出現的奇蹟!但,我身邊實在太多奇蹟了!
借用已故林語堂老師的一段話如下:當一個人扮演過盡責的好父親後,我們能感覺到,在奧妙的知識領域裏,對宇宙的神秘和美麗、生與死的意義、內在靈魂的震撼,以及不知足的悲感,究竟能體會多少?或許沒有人能說出他確切的感受。但在《道德經》裏,卻把這些領受都洩露出來了。
視身教為重的我,願該歷史教授的兒女能在安全環境下渡過童年。共勉之!
附:剛收來學生的短訊說,不清楚該「打罵罰…..」文章有否被人竄改,難辦真偽。但,對我來說教育不能容許暴力,為了孩子精神發展的安全,本文都應刊出吧!
13/9/2019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