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二三砲戰匆匆一甲子了。這段別人的歷史是我們親身的經驗:家裏挖了防空洞,學校每周防空演習,小學時坐我旁邊的同學,她的父親就是八二三那天,在金門殉國的章傑將軍。
她沒有進蔣夫人辦的華興育幼院,因為她的母親說,把這機會讓給更需要的烈士遺族,後來她北一女保送台大。
回想我們這一代,可說是「時代考驗青年,青年創造時代」,困苦的時代考驗我們奮鬥向上的能力;我們也創造了台灣經濟奇蹟,開始亞洲四小龍的時代。
我的小學同學傳來一張抗戰末期,美國記者訪問一名奔向前線軍人的照片。
軍人稚氣未脫,引起記者的注意,「你幾歲」?軍人說,「16歲」。「你會想念你的家人嗎?」他答,「都已經死了」。記者沉默了一會兒,「你覺得中國會勝利嗎」?他斬釘截鐵,「一定會」。記者再問,「勝利後,你要做什麼」?他笑了笑說,「那時候,我已經戰死沙場了」。
明知必死,仍然奔向前線,這個戰爭當然會贏。這是我們上一代的國家民族觀念:打仗,只有打國家保衛戰才會贏。美軍幾次出兵失利,部分原因就在此。
意念決定行為,國家是自我認同的基石
現在雖說世界是平的,國家的界線模糊了,但國家仍然是自我認同的基石。
歐盟的人民可以自由來去,但是他們的國家意識並沒有減低,這次俄羅斯世界盃足球賽,歐盟幾個國家的球員為爭國家榮耀,拚得你死我活,可以看出他們手上那本護照還是有它的特別意義。
人的意念決定人的行為,所以國家民族的觀念需要從小教。明太祖的南京城牆何其厚,但是城門從裏面開時,再厚也擋不了敵人。
有個笑話:請不同年代的人填「他_____犧牲生命,_____出賣組織」,五年級生填「他寧可犧牲生命,也不出賣組織」;六年級生填「他害怕犧牲生命,所以出賣組織」;七年級生填「他與其犧牲生命,不如出賣組織」;八年級生填「他即使犧牲生命,也要出賣組織」;九年級生填「他白白犧牲生命,忘了出賣組織」。
須知世界文明價,俱是英雄血換來,台灣承平了60年,八二三砲戰功不可沒,歷史不能忘,它是我們的根。
原刊於《天下雜誌》,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