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業績期間,原本相對不被重視的資產管理公司業績,都因為內地資產素質情況、以及P2P平台接連出事而引起關注。結果,個別上市的資產管理公司都直接承認正參與研究解決P2P平台衍生出的更潛在巨大風險問題。多年前,國有資產管理公司的成立,對象是接收金融機構的壞資產,本質上並不是為零售層面壞帳服務,更何況出事的P2P平台,根本是詐騙問題,完全未談得上壞帳層面。當然,國家機構始終要為國家服務,中資金融股前景如何,心知肚明了。
長租公寓問題多
老實說,有關內地的金融問題,近幾個月明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或者要多得內地我愛我家前高層胡景暉的一番評論,內地評論及報道近期有相當多篇幅都談到長租公寓問題、及一旦爆煲之後破壞性會否比P2P平台更為之大。
很多評論都說過了,內地政策鼓勵房子用作自住,而非炒賣。長租公寓市場的出現,本應是響應國策,而二房東透過槓桿購入或向發展商為首的包租公租用大量單位,繼而包括將預計租金收入證券化,並要求租客繳付一年租金等等先撈了一大筆。無疑,整個過程可能帶動了租金市場,租客及原本閒置房子的業主同樣受惠,同時造成了租盤貨源歸邊,表面上欣欣向榮。可是,中介機構一方面將預計收益證券化,另外預先收取租客大量租金,只要資金鏈斷裂、或中介機構本身出現誠信問題,風險即時同步傳導至最上層,即包租公及金融機構,以及最下層的租客。
誰說內地不懂市場及沒有金融創新?內地從來是靠槓桿帶動經濟及製造炒賣,但筆者仍然擔心的是,近年推動的所謂金融創新及很多產品的冒起,整個風險已經滲透至民間,這跟之前單一集中於政府及機構本身的風險事故有截然不同之處:一方面範圍更廣,另一方面是出事後要量化影響就更加之困難。內地銀行股的半年業績,在毫無驚喜及驚嚇數字之下,如真的要找重點的話,看來一切要視乎高管對目前潛在問題的坦誠度。觀乎多間內銀,似乎工商銀行(1398)對未來壞帳控制及風險,算是最為老實了。看看內銀的貸款分配與結構,有幸是零售類貸款佔比提高,而這類貸款素質仍然相對較高,相比之下,頗多銀行的企業貸款分類,已明顯出現不良貸款比率趨升情況。以往要穩定市場,要穩定資產素質,運用幾個政策,只要催谷央企,問題即迎刃而解,現在卻複雜很多了。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