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繼銘:中國應擴大進口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哈繼銘表示,當年日本為減少對美國貿易順差,採取壓縮出口的方法,中國可採用不同方法,如擴大入口。且美國在能源及農產品上有很大價格優勢,故中國完全可擴大進口。

編按:復旦大學香港校友會主辦2018復旦香江論壇,題為「中美貿易摩擦的香港挑戰」。研討會環節,大會邀請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哈繼銘博士,分享他對中美貿易戰的看法。以下為他的發表內容。

我們四十人論壇早前去美國,參觀財政部、商務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我感受到的是,美國人覺得那麼多年來中國加入WTO之後,本來應該變得開放。於是美國出手令中國更為開放。

美國要求中國降低外貿順差,其實從經濟學來說是沒有道理。中國的外貿總體是平衡的,順差只有1.4%。美國自己的外貿逆差在GDP,比起中國順差在GDP高得多。可能更多問題在美國那邊。但一個美國政客來看,不認為是外貿的問題,認為是中國單邊的問題。看單邊的話,中國對美國的順差佔美國逆差的46%。中國如果去減美國的單邊順差,儘管不完全符合經濟學原理,但對我們有沒有好處,這是要考慮的問題。

中國的消費潛力巨大

當年日本在解決順差的問題,選擇自我約束出口,對經濟造成大的風險。如果我們採取不同的方式,比如說擴大進口,覺得有沒有必要?我覺得是有必要的。中國的消費正在崛起,潛力巨大,現在中國消費佔GDP 39%,低於美國的69%,也低於印度的59%。我們的空間是很大的,而且中國的進口消費很低,只佔GDP 1.3%,只佔中國的總消費3%,遠遠低於其他國家。尤其美國在能源和農產品方面,有很大的價格優勢,所以中國可以擴大進口。

我甚至建議中國完全可以在美國的農業州,甚至在「鏽帶」地區(指美國東北部製造業集中的地帶),建立食品、乳製品中心,增加美國就業率。產品不用在美國賣,將產品出口中國。中國的老百姓對產品放心,不用去香港買奶粉。

中國老百姓喜愛到外國旅遊,據統計顯示,中國的出外旅遊消費中,25%是購物。一般國家只有15%。這方面的發展空間很大。

中美貿易衝突方面,我覺得中國沒必要跟美國去打,更應該想怎樣去化解。

最大的分歧點是,對美國企業的投資要求。這點是美國非常支持貿易自由的經濟學家,可能也是對中國的一些作法,有一定的自己看法。在這方面,我想中國肯定是有進步改進的空間,但是美國的301調查報告裏,有些東西我想說可能不一定很熟悉。當年摩根士丹利和中國建設銀行,合資組建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那個時候,摩根士丹利對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的技術轉讓,派人去美國實習。但美國也派經濟學家羅奇先生去中國談經濟學。所以技術轉讓其實是雙向的,不是單向的。

哈繼銘(左二)建議中國在美國的農業州,甚至鏽帶地區建立食品、乳製品中心,幫助美國人就業。
哈繼銘(左二)建議中國在美國的農業州,甚至鏽帶地區建立食品、乳製品中心,幫助美國人就業。

中國有政府補貼不表示不公平

說到政府補貼,哪個國家沒有政府補貼?歐洲空中巴士獲得政府補貼。美國有很多國防事業,完全是拿納稅人的錢去做的。研究出來的產品,如GPS、網絡,都有政府補貼。不能說中國覺得有補貼就是不公平的競爭。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美國實際上改善國內的體制。用美國人處事方式,外貿的順差逆差絕不是投資關係。

美國減稅以後,投資要加速,如此一來逆差很大。美元在1971年以前,黃金波幅以後。當時的政策,不像七年以前一樣,房資外貿的逆差增大。通脹下降,進口需求也會下降,出口競爭優勢下降,所以形成一種自我修復的機制,來改變美國貿易逆差。但1971年後,美國除了1975年,到現在每年都有外貿逆差,而且一年比一年大。所以美元本身的問題,就認定這國家有外貿逆差。

所以我想這些問題,從經濟上分析也好,從兩國關係分析也好。我得出一個結論就是我們可能在任何方面力度有所加大,比如在知識版權保護方面力度有所加大。令中國在全球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國家,都是有利的。

推薦兩本書

我有兩本書推薦給大家。第一本書叫Hillbilly Elegy,中文名稱是《鄉下人的悲歌》,是2016年美國的暢銷書。它說美國鏽帶地區的製造業,談近年來的變遷。祖父母的日子很好,父母的日子開始差,到子女一代失業是家常便飯。所以這本書為特朗普在這些地區爭取票倉,有非常大的作用。所以我說中國和美國的貿易戰,應該不是想怎樣去打,而是想怎樣去防,想怎樣去避免。中國也計劃到當地投資。我們說一帶一路,One belt one road,美國都有一個Belt:Rust belt。

《Hillbilly Elegy》一書的故事,成為特朗普競選總統的策略。(Wikipedia Commons)
《Hillbilly Elegy》一書的故事,成為特朗普競選總統的策略。(Wikipedia Commons)

第二本書是哈佛大學教授Graham Allison寫的Destined for War。書裏總結過去2,000年,從雅典斯巴達戰爭到現在。書裏說當一個上升的勢力挑戰原有的霸權時,歷史上出現16次,有12次是以戰爭來解決,只有4次沒有以戰爭解決。而這4次沒用戰爭解決紛爭裏,有3次兩邊霸權意識形態都是一致的。唯一一次雙方不一致的,就是冷戰。

這兩本書都值得一讀,但我認為哈佛大學教授Graham Allison寫的Destined for War不適合形容目前的中美關係。Destined for War在美國很少人知道。上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國防戰略報告、總統的國情咨文,都把中國列為戰略競爭者。貿易戰實在是美國來對付中國,但會否轉冷戰,我不敢苟同。我覺得中美之間還有很大的互補性。美國一些行業,如消費品,中國本身是需要的。而且美國一些勞動生產率雖然很高,但是工資也很高。我們中國勞動率實際上是全世界性價最高的,有很大的優勢。

Graham Allison寫的《Destined for War》總結過去發動戰爭的原因。(Amazon)
Graham Allison寫的《Destined for War》總結過去發動戰爭的原因。(Amazon)

我提議在香港建立高科技發展基地。至於怎樣面對房價問題,香港的房價雖然高,但內地的房價更高。香港的房價是老百姓年收入的20倍。上海和北京的房價是老百姓年收入的接近30倍。深圳是40倍。房價不是很大的問題。美國的房價也很高。我們請來國際專才,無論他是美國人、台灣人、日本人、韓國人,還是中國大陸的人,來到香港可以買房子,也可以租房子。政府可以在租房子上作補貼。

孫明春:中美打貿易戰,中國應該高興才對

同場的博海資本有限公司董事長兼投資總監孫明春博士認為,中美若打貿易戰,中國應該高興才對。為什麼高興才對?第一、肯定打不起來,只是美國在演戲。發動貿易戰的原因,根本是聰明人想出來的,美國人聰明,中國人也聰明。中美貿易打起來,只會兩敗俱傷,沒什麼好,對嗎?

既然貿易戰打不起來,為什麼害怕?但為什麼要高興?中國消費市場這麼大,但好的東西在國內買不到,要到外面去買。今年適逢改革開放40周年,回想過去十多年,中美關係每天都有衝突。孫明春覺得改革開放40年來,增設不少改革開放措施,都是在美國人的壓力下做的。當時看起來是符合中國人的利益。

最近博鰲會議上,推出改革開放的大措施。我們中國要自主擴大開放,對不對?孫明春覺得打完貿易戰辯論戰後,中國人的福利基金、消費者的福利基金會有所改善。

孫明春解釋為什麼中美合作是好事?因為中美雙方實際上在今後十年,或更長的時間,中美之間的合作不會是一個零和遊戲,還會是雙贏。中國發展經過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肯定會給美國很多好處。這個是雙贏的遊戲,以前是比飛機的多少,多的一方會給少的一方,現在講求計謀和讓步。孫明春覺得貿易戰不必太認真,應該說既符合美國利益,也符合中國利益。

孫明春再說一句不該說的話,從中長線來講,中美在科技戰有長期的對決,出現競爭的問題。作為第一大國家不能解決問題。長期來講我非常贊同。但孫明春想說一點,中短期也重要。不到十年,甚至十五年,中美之間還是雙贏的遊戲。每一個政治精英考慮國家每一盤長線利益,可能是對的。但美國政客與不同,美國政客考慮四年、八年的短期利益。孫明春覺得美國人只考慮短期利益。

孫明春(右)表示,中美貿易摩擦仍處於罵戰階段,但中國近日提出要自主擴大進口,相信未來消費市場有望進一步開放。
孫明春(右)表示,中美貿易摩擦仍處於罵戰階段,但中國近日提出要自主擴大進口,相信未來消費市場有望進一步開放。

中美貿易摩擦的香港挑戰二之二

本系列文章:

唐英年:中美貿易戰會否殃及香港?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