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社」姓「資」? 90年代的路線之爭

—— 鄧力群為何一直對鄧小平耿耿於懷?(上)

由1990年開始,中國政壇開展了姓「社」還是姓「資」的激烈討論,老左派猛烈質疑鄧小平改革開放路線的主張。直至91年初,《解放日報》公開發文支持改革開放,輿論開始出現逆轉……
1989年剛過,老左派就認為清算改革開放的機會到來了。忍受了幾年邊緣化,該報一箭之仇了。
 
1989年下半年,民間傳言透出凶險和不祥:
 
「聽說改革開放要收一收,該抓抓階級鬥爭了。」
 
「知識分子尾巴又翹起來了,還是毛主席說得對,得讓他們夾起尾巴做人。」
 
「留學政策要變,回國探親的出不了國門了。」
 
「中央要取消個體戶了。」
 
……
 

王忍之揭開老左派反攻序幕

 
1990年2月22日,《人民日報》發表時任中宣部長王忍之的長文〈關於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文中提出一個日後引起激烈爭議的著名議題:「推行資本主義化的改革,還是推行社會主義改革?」
 
這是風波之後,第一篇提出問一問姓「社」姓「資」的重頭文章。
 
作者所說的「資本主義化的改革」指什麼呢?文章說:「一個是取消公有制為主體,實現私有化;一個是取消計劃經濟,實現市場化。」
 
文章還質問道:「搞資產階級自由化的人……有沒有經濟上的根源?有沒有一種經濟上的力量支持他們?」
 
這是把私營經濟和自由化綁在一起。
 
北京《當代思潮》1990年第1期發表〈用四項基本原則指導和規範改革開放〉。文章說:「私營經濟和個體經濟……如果任其自由發展,就會衝擊社會主義經濟。」
 
1990年6月11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多元化觀點〉。文章說,「搞自由化」的人「企望從經濟的多元化中,自然生長出政治多元化和權力多元化」。
 
7月30日,《人民日報》發表長文〈誰說社會主義講不清〉。
 
鄧小平文選對於老左派的質疑有不少回應。(網上圖片)
鄧小平文選對於老左派的質疑有不少回應。(網上圖片)
 
讀過《鄧小平文選》的人知道,鄧小平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一文中說:「什麼叫社會主義,什麼叫馬克思主義?我們過去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不是完全清醒的。」《鄧小平文選》第3卷,頁63。
 
〈誰說〉一文的作者明知道鄧小平的講話,卻批判道:「『社會主義不清楚論』是一種嘲弄馬克思主義,糟蹋共產主義政黨,向正在開拓通往社會主義之路和正在建設社會主義的廣大群眾大潑冷水的理論。」
 
這樣說來,該文作者自然清楚社會主義是怎麼回事了。他在文章中給社會主義下的定義,第一條就是「用社會生產資料公有制代替資本主義私有制」。
 
這篇文章的矛頭,顯然是對着支持私營經濟的鄧小平來的,對着改革開放來的。
 
要請教作者的是,中共十五大確認「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選編》,人民出版社,1997,頁22。這個定義符合不符合社會主義呢?
 
以上幾篇文章,都是質疑私營經濟的正當性,這是一個焦點。
 

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

 
當時另一個焦點,是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問題。
 
1990年10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關於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兩個問題〉。文章說:「社會主義的經濟是公有制的經濟,因而必然要求實行計劃經濟。計劃經濟即從整體上自覺實行有計劃、按比例地發展國民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一個基本特徵,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體現。」
 
10月12日,《人民日報》發表長文〈牢固樹立社會主義信念〉。文章說:「資產階級自由化……集中攻擊黨的領導、人民民主專政、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社會主義公有制、計劃經濟,以及道德倫理方面的集體主義,竭力美化資本主義。」
 
12月17日,《人民日報》發表〈社會主義必定代替資本主義〉。文章說:「市場經濟,就是取消公有制,這就是說,要否定共產黨的領導,否定社會主義制度,搞資本主義。」
 
恰逢這一年,柏林牆倒塌,蘇東社會主義國家一個接一個垮掉。幾代中國人熟悉的鐮刀和斧頭的紅旗從克里姆林宮降下,蘇聯共產黨解散。
 
中國緊張地注視着,惶惑不安籠罩着人們心頭。誰要是提改革開放,就有「自由化」之嫌。人們在會上發言,都要跟報紙對口徑。有人提出,北京應該出頭,挑起世界革命重擔。
 
12月24日,鄧小平講話說:「我們千萬不要當頭,這是一個根本國策。這個頭我們當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夠。當了絕無好處,許多主動都失掉了。」《鄧小平文選》第3卷,頁363。
 
這就是韜光養晦。
 
鄧小平當年決意韜光養晦,在蘇聯邦解體的關鍵時刻,堅持走改革道路。(亞新社圖片)
鄧小平當年決意韜光養晦,在蘇聯邦解體的關鍵時刻,堅持走改革道路。(亞新社圖片)
 
1991年初,鄧小平來到上海。他這是第五次來上海過春節了。這一次,他心事重重,有重要的話要說。目睹上海老舊破敗的面貌,鄧小平心裏不是滋味。1月28日到2月18日,鄧小平與上海市幹部多次談話,主要內容是後來收入《鄧小平文選》的〈視察上海時的談話〉。
 
他說:「上海開發晚了,要努力幹啊!」「那一年確定四個經濟特區,主要是從地理條件考慮的……但是沒有考慮到上海在人才方面的優勢。」「上海人聰明、素質好,如果當時就確定在上海也設經濟特區,現在就不是這個樣子……浦東如果像深圳經濟特區那樣,早幾年開發就好了。」「上海過去是金融中心,是貨幣自由兌換的地方,今後也要這樣搞。」《鄧小平文選》第3卷,頁366。
 
鄧小平對京城一些人提出問一問姓社姓資、批判市場經濟很不以為然。他說:「當時提出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有許多人不同意,家庭承包還算社會主義嗎?嘴裏不說,心裏想不通,有的頂了兩年,我們等待。」他說: 「不要以為,一說計劃經濟就是社會主義,一說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不是那麼回事,兩者都是手段,市場也可以為社會主義服務。」《鄧小平文選》第3卷,頁367。
 
鄧小平鼓勵上海人不要被左的聲音嚇住。他說:「希望上海人思想更解放一點,膽子更大一點,步子更快一點。」《鄧小平文選》第3卷,頁367。
 
鄧小平談話在上海幹部圈內引起了震動。他的談話精神,通過一個奇特的名字傳遍了全國。
 

《解放日報》公開支持鄧小平路線

 
這一年2月13日,距春節還有兩天。上海市委政策研究室處長施芝鴻打電話給《解放日報》社的朋友,說市委書記朱鎔基在市委辦公廳第一黨支部會議上傳達了小平同志在上海六次講話的精神,很有新意。報社黨委書記周瑞金和評論部主任凌河聽到這個消息,立即請施芝鴻出來一聚。三個人聊天之際,周瑞金拍板決定,大年初一的評論就按照小平同志講話精神來寫。
 
2月15日,大年初一,羊年頭一天。《解放日報》頭版發表凌河執筆的評論〈做改革開放的「帶頭羊」〉,署名皇甫平。文章說,要「突破任何一種僵滯的思維方式的束縛」,「敢冒風險,敢為天下先,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
 
3月2日,《解放日報》發表施芝鴻執筆的一篇評論〈改革開放要有新思路〉,也署名皇甫平。周瑞金事後回憶說,這是最重要的一篇,這篇文章把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提了出來。文章說:「計劃和市場只是資源配置的兩種手段和形式,而不是劃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標誌,資本主義有計劃,社會主義有市場。」
 
半個月之後,3月15日,《人民日報》與《解放日報》針鋒相對,發表〈發展商品經濟不可否定計劃經濟〉。文章說:「有些人總是……對計劃經濟任意加以否定。」「市場經濟原則很難真正做到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我國40年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充分說明了在我國實行計劃經濟的巨大優越性。」
 
《解放日報》吃了豹子膽,不理會北京的責難。 3月22日,《解放日報》發表老作者沈峻坡執筆的一篇評論〈擴大開放的意識要更強些〉,發表時仍舊署名皇甫平。文章的要害在下面一句話:「如果我們仍舊囿於姓社還是姓資的詰難,那就只能坐失良機。」
 
(待續)
 
原文題為〈鄧力群為何一直對鄧小平耿耿於懷?〉,刊於人民網,獲作者授權發表。
 

馬立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