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渣打馬拉松賽,很不幸在十公里賽中有一名24歲的年輕參賽者在距離終點前不遠的地方不支暈倒,在送往醫院深切治療部搶救後,到第二日終告不治。這也是自2006及2012兩屆渣打馬拉松比賽後第三次出現的死亡個案。長跑本身是一項有益身心的運動,看見有參加者發生這類令人悲痛的事件,當然深感難過。但這事件再次提醒參加中等至高強度運動的人士,最好事先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家庭有關心血管的病歷,這樣可以幫助減低因運動而導致猝死的風險。
我們都知道缺少體力活動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危機因子之一,雖然定期運動可減少心血管引致的毛病或死亡個案,但對於心臟病患者說,在進行運動時心臟出現問題的情況,較心臟健康人士的機會高出10倍。因此,充分的身體考查和評核對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士開始參加中等至高等程度的體力活動尤為重要。
本文為大家介紹由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和美國運動醫學學院(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CSM)攜手發表的一篇題為 Recommendations for Cardiovascular Screening, Stuffing, and Emergency Policies at Health/Fitness Facilities(《健康/體適能設施內有關心血管方面的考查、員工要求、及緊急事件處理措施的建議》)的聯合聲明的其中部分內容以供大家參考,我也是這份聯合聲明的中文版本的翻譯者,大家有興趣閱讀這份聲明的全文,可以利用搜尋系統找到這份文件。聲明內的建議亦經過美國業內包括 AHA、ACSM、美國心臟學學院(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國際健康拍類及運動俱樂部協會(International Health Racquet and Sports Clubs Association, IHRSA)及基督教青年會(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 YMCA)等權威人士的審訂。
定期運動可減少慢性疾病
研究顯示,定期運動可增進運動能力及體適能,為身體帶來多種健康的益處。經常參與體力活動的人士,死亡率也較低,這大概是因為他們較少出現慢性疾病,包括冠心病。這些益處可能是運動改善了心血管的危機因子,同時促進了纖維蛋白溶解(fibrinolysis)、改進了內壁的功能(endothelial function)、減少了交感神經緊張度以及其他仍未肯定的因素。定期耐力性運動(有氧運動)有助改善心血管、肌肉骨骼、和神經元介質等系統。而運動訓練的效果可提高個人的運動能力,同時降低個人在參與次最大強度(sub-maximal)運動時的心率及心壓水平。這些效果對患有冠心病人士尤為重要,因為他們可以在增加活動量的同時亦減少心臟出現局部缺血(ischemia)的問題。
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ACSM、和 AHA 建議每位美國人盡力做到每天都參與30分鐘或以上的中等強度體力活動。但不幸地,很多美國人都過着慣坐的生活方式,很少參與體力活動;缺少體力活動的情況以少數民族、低收入、年長、以及女性人口較為普遍。因此,體適能和健康從業員應該教育大眾有關體力活動的益處,同時鼓勵他們利用餘閒時間參與運動,特別是那些平日不願運動的人士。
在努力推廣體力活動下,令到很多人士,無論是否有心臟病都願意加入運動的行列。根據美國的的市場研究數據,50%的健康/體適能設施的會員,其年齡超過35歲,而增長最快的一群是那些35-54歲和55歲以上的人士。隨着參加者人數和體力活動量的增加,相信更多患有心血管疾病或有心血管病癥狀的人士,會面對更多因運動造成的心血管壓力和心臟病危機。根據調查,超過1/4的美國人都有某類型的心臟病。冠心病在美國成人也較為普遍,一般人年齡20或以上的佔7.2%,非西班牙裔白人佔7.5%,非西班牙裔黑人佔6.9%,而墨西哥裔美國人佔5.6%。患心肌梗塞較常見於美國老年人,年齡65-69歲,男性及女性分別佔18%和9.7%。
不定期高強度運動可引發心臟缺血
中等強度的運動可能引發心臟缺血問題,尤其是那些沒有定期運動習慣的人士較常發生。其中一項研究檢試了一群年齡25-75歲男性的主要心膊停止(primary cardiac arrest)個案(不包括臨床鑑定心臟病患者),發現高強度運動雖然危機顯著增加,但對健康人士發生心搏停止的個案約為0.55宗/10,000男性/每年。另一項研究競技運動員猝死(sudden death)個案得知35歲以下人士,48%的死亡是來自肥大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而因為冠狀動脈異常(coronary artery anomalies)、特發性左心室肥大(idiopathic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以及冠心病而死亡的各佔10-20%。年齡35歲以上的冠心病佔所有死亡的80%。整體上,對一般人來說,運動進行中引致的死亡個案屬於低。每年大約有0.75和0.13/100,000年輕男女運動員及6/100,000中年男性進行體力活動時死亡。
除死亡個案外,有關運動進行時引發的心血管問題都有研究記錄。其中一項心臟研究指出,一位50歲,既不吸煙又沒有糖尿病的男士,其心肌梗塞的基準危機(baseline 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約為每年1%,或約為每小時百萬分之一次機會(1 change per million per hour)。約4.4至7.1%的心臟病患者在進行高強度運動(> 6METs〔代謝相對數〕)時出現急性心肌梗塞發病癥狀。缺乏定期運動的人士出現問題的機會較高,而晨早時間運動出現問題的機會也較下午的高出三倍。
為了減低運動時發生心血管問題的風險,每位參加者都有責任事前先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需要時更應該找醫生進行詳細評估。在自我評估方面,加拿大推行的加拿大家居體適能測試(Canadian Home Fitness Test)所採用的考查方法 準備參與體力活動問卷(Physical Activity Readiness Questionnaire, PAR-Q)(表一)是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
PAR-Q 是一份自行使用的問卷,內容主要集中查詢參加者有關引發心絞痛(Angina Pectoris)的癥狀。大凡任何一題的答案是「是」的話,參加者都會被建議去找醫生進行診斷。PAR-Q 同時可以查明參加者是否有肌肉骨骼方面的問題,這有助參加者因應自己身體的情況而在其運動計劃上作出修改。雖然這種做法不及真正填寫問卷的做法理想,但最低限度可以鼓勵可能參與運動的人士嘗試評核本身的健康狀況及在任何設施進行運動時可能出現的健康問題。
另一份問卷是由附屬於美國心臟協會的威爾康辛聯會(Wisconsin Affiliate)制訂(表二)。這份問卷亦十分簡單,同時亦可自行使用,目的在於不影響對運動參與的大前題下查明參加者是否存在高危因素。這份一頁紙長的問卷較 PAR-Q 略為繁複,它採用病歷、癥狀、以及危機因素(包括年齡)來指示即將參加運動訓練的人士是否需要聯絡他們的醫生(或適當的健康護理人員)。
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個人參加運動前應該先清楚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這樣才能夠在安全和安心的情況下享受運動為身心帶來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