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期考試完了,又是一學年的終結了,是畢業的季節了。很多學校,特別是小學,在這「歲晚收爐」的日子,總會為同學安排一連串的試後活動。對畢業班的同學,學校更會為他們安排一個畢業營。這些試後活動,或「離校前活動」,除了讓畢業的同學在離校前留下美好的回憶外,更隱藏着一個高層次的目的:希望同學感恩老師和學校的付出。離校在即,畢業班的試後活動必能讓畢業同學增添小學生活的回憶,可除了「輸入性的畢業活動」外,有沒有「感知性的畢業活動」,讓畢業的同學有切實的回憶之餘,能從心底感恩學校和老師對他們的付出?筆者試從「人本」的角度出發,構思一些以「離校前活動」為標籤,以「情」主軸的畢業試後活動,好讓同學在切實的回憶學校生活之餘,對學校有發自心底的感恩。這些活動,包括……
到禮堂,觀看小一時的班照
六年的時間,每天一點點,漸變式的轉變,讓人覺得好像沒有改變。可學校能讓同學在畢業前,安排他們到禮堂,透過簡報或印在易拉架上的照片,找出自己剛入讀小一時在禮堂拍的班照,讓他們在同一地點,同樣的校服,同樣的姿勢,對比自己在小一時的青澀,與現在的成熟。在這驀然回首的一刻,除會喚起同學過去六年學校生活的點滴外,也會讓同學總結出過去六年,學校帶給他們的轉變。
駐足校園最留戀的地方
在日常上課的日子,學生對學校的每一個角落,可能沒有什麼感受,若學校能在上課最後的一天,安排同學遊走校園的每個角落,請他們找出一個他們在學校最留戀的地方,讓他們在那兒發半小時的呆,寫一句對這個角落的心底話。當他們站在學校的走廊、禮堂、操場時,發呆,若能寫出一句心底話,肯定他們寫出的是真情回憶。
泡半天圖書館,再讀「那本」書
學校生活,同學總有他們的第一次和最後的一次。假若學校的「離校前活動」能安排畢業同學到學校圖書館,找出他們在圖書館借閱的第一本書或曾經認真閱讀的那本書,讓他們在圖書館內重讀這本書,他們當會發現自己在學習上的「曾經」,找回那個「曾經努力」的自己,這不但能給予同學在學習上的回憶,更在實踐「溫故知新」之餘,能讓同學對自己過往六年的在學校的學習作出回憶與反思。
走到教員室,向自己最尊敬的兩位老師拜別
小學六年,同學接觸過不同的老師。若在「離校前活動」中安排同學走進教員室,向自己最尊重的兩位非班主任老師辭行,要求同學在向老師辭行時,覆述一句他們在上課或日常接觸時,老師說過的一句話。對於老師所說的話,也許同學不會上心,但若同學能說出那句話,那實是真情的感恩。
享受校園最後的一頓午飯
離校前最後的一頓午飯,若能跟「離校前活動」扣上關係,這一頓午飯將會是同學們的特別的回憶。午飯不用特別的菜式,是尋常的飯盒便可以了。特別的安排是學校安排曾經任教這屆畢業同學的老師,跟他們一起吃這頓散夥飯。大家邉吃邊聊天,說過去,談未來,若這頓飯用的是有紀念價值的餐具,同學吃過飯後,把餐具帶回家留作紀念,這一頓散夥飯,相對那「吃喝歡樂」的謝師宴,來得有意義了。
找一個特別的同學,同在校訓下唱校歌
「離校前活動」最後的一項活動,是讓同學向一直沒有勇氣對想向他們說「對不起」或「謝謝你」的話的說出這句話。若在離校前的一刻,向對方說一句簡單的道歉或道謝,雖要真誠與勇氣之餘,更是實在的回憶。在離校前一刻,互相祝願,來個訴說衷情,是極有意義的活動。若他們能於在說完這句話後,一起在校訓或校徽下輕唱校歌,筆者絕對相信他們唱出的是真情的校歌,是永記在心坎的校歌。
我們常抱怨孩子不會感恩,但我們可曾設計出能觸動真情感恩的活動?感恩是情意教育的核心。情意教育的根在「情」,其發展順序是「情、知、意、行」,是建基於先「動情」,然後讓學生「感知、立意、篤行」的設計,在設計活動時,先啟動孩子的「情」,讓他們感「知」有此需要,並知道如何做後,立「意」力「行」。近年小學的基礎教育,在教育專家的鼓吹與民意的壓力下,學校日漸側重快樂,對情意教育,只以蜻蜓點水式的處理。長此下去,我們的下一代,除了不知感恩為何物外,更會做出以自我為出發點的激烈行為。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