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事情做好,多做一點──篤實夢想家張榮義

九十高齡的張榮義,對於九族文化村的經營依舊持續關心,但已不必再事必躬親,而是轉往新戰場,在台中地區規劃嶄新的「龍富案」。他的創業精神,始終未曾稍歇。

台灣「夢想家」張榮義擁有知人善人的氣度與眼光,堅持凡事要做就要做到好,終於成就事業高峰:從開發龍谷觀光大飯店伊始,開啟台灣深度旅遊先河;九族文化村的誕生,不僅原汁原味保留原住民文化,更是台灣第一座主題樂園。

像牛一樣,直直犁下去

我在民國17年(1928年)出生,成長在中部一個清苦、普通的農家,家中共有八個兄弟、一個妹妹,我排行老二。從小我並不太喜歡讀書,也不特別出色,唯一值得拿來稱讚自己的,應該就只有「刻苦耐勞」這個優點吧。

父親是個佃農,單靠務農,想要養活全家人,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時候的我,每天跟着父親上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養牛、砍筍、賣菜、犁田……,雖然是好動的年紀,卻從來沒想過要抗議,或是偷懶跑出去玩。

或許是單純地習慣、接受了這樣的生活,也或許是耳濡目染,父母維持三餐溫飽的辛勞,我很小就銘記在心,因此期望自己長大後,能夠多賺一點錢,讓家人和自己都過得寬裕一點。

出版社來找我談寫書、分享這一生的創業歷程時,一開始我心想:自己沒讀過多少書,一直以來,也不過就是想辦法賺錢而已,哪有什麼好寫的呢?

每當有人問我:「董事長,從歌王、婦友,到龍谷、九族,您怎麼會有這麼多的點子,開拓出這麼成功的產業?」我總是有點汗顏,但也老實以答:我就只是想,該怎麼樣多賺一點錢而已。

源自生活的執着

「賺錢」兩個字,說起來好像很俗氣,卻很實際。

年輕的時候,在我的腦子裏,從來沒有想過所謂「創業」這個詞,推動我不斷向前的動力,無非是一種對於經濟、現實的奮鬥心志。

我沒有什麼冠冕堂皇的企業管理哲學,我的每一分錢、每一項事業,都是自己踏踏實實、像水牛犁田一樣,一寸一寸耕耘而來。過程中,有非常多的天時、地利、人和匯集,也獲得很多貴人的幫助,唯獨沒有一絲一毫的投機。

就像我開發九族文化村時,面對廣達60公頃的山坡地,我就是「一步一踏」,親自踩過每一分地。對我來說,做事就應該是這樣,腳踏實地把每件事情做好。

從未愧對任何人

我不敢說自己為台灣的休閒娛樂產業帶來什麼革新,龍谷天然遊樂區、龍谷觀光大飯店、九族文化村的成功,甚至創下種種紀錄,是我的驕傲,但也是源自種種因緣,才能有今天的成就。

我現在90多歲,回顧一生,雖然早年窮苦,但我不曾有過一點貪念或心存一點僥倖,去做任何貪贓枉法的事!現在,我每天都能吃得下、睡得好,無愧於任何人。

年紀到了一個歲數,日子都是用數的。現在的我,把每一天都當成一年在過,不是因為度日如年,而是我可以放下;雖然我還是會去龍谷大飯店或九族文化村走走看看,在台中市也還有一個新的開發案,準備要去申請建築執照,但我已經是用比較自在、悠閒的態度享受生活,不再每天操心公司要如何經營。

生死都是一瞬間的事,哪管你是老還是年輕、是病還是健康,誰都沒辦法左右。我自己秉持着這樣的想法做事,也期望我的子孫都能秉持這個原則,對社會有所貢獻與服務。

我的想法很單純,假如我們是有能力把事情做好的人,那我們就多做一點,這一世人也才能過得安心。如果我這一生走過的經驗,對任何人能產生一點幫助,那真的是我的榮幸了。

利己利人利國家

一口氣讀完遠見天下文化編輯部訪談「九族文化村」創辦人張榮義先生寫成的《篤實夢想家》,不禁感佩執筆先生小姐,能以傳記文學筆法,將張榮義先生大半輩子努力的艱辛歷程和事功成就,以他為軸心,輻射出與他相關的環境、人物和事態,寫成一部網絡井然有致,令人不忍釋手的文藝傑作。尤其以「篤實夢想家」為題,更畫龍點睛地使榮義先生為之宛然在目,鬚眉畢張,其性情襟抱,橫溢其間。

我們知道榮義先生早年過的是日人統治剝削、戰爭惶恐的歲月,伴隨他的只是佃農家庭賴以維生的一頭老牛,而他體悟了「像牛一樣,直直犁下去」,耐其勞而堅其苦的精神。他長大後創業,認為做人做事要無愧無憾,「創業要做別人沒做過的」,最起碼也要在既有的模式中創新,於是他邁出自創品牌第一步,新型外殼「歌王牌收音機」。

接着他看到婦女在灶前為家人三餐的辛苦,生發了他改善她們勞作的「夢想」,創出了現代化廚具「婦友牌流理台」;他又看到了谷關懾人魂魄的風景在人跡難至的懸崖瀑布,他又引發一個「夢想」,他要使國人都能享受到這大自然的靈妙山水,他開闢了龍谷步道,建設了「龍谷觀光大飯店」,打造了全台首座主題遊樂區,他用的是谷關泰雅族的本土文化來迎接全球化的潮流。

──曾永義(中央研究院院士)

新書推介

書名:《篤實夢想家──九族文化村創辦人張榮義》

作者:陳琡分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8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