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星期忙於劇本,所以活動不多,但有出版社的「爸媽學堂」系列,要我替他們寫序,兩本書分別是:《爸爸說、媽媽說!培養孩子品格故事50講》和《懶爸媽‧好孩子》,今天就率先跟各位讀者分享我的序言:
先從自己出發身教子女
《爸爸說、媽媽說!培養孩子品格故事50講》之序:「當家長投訴香港教育制度時,大家都振振有詞,正義永遠在我們這邊,幾乎子女的問題都因政府頭頭出了問題;但當我們回到家庭制度時,作為家庭CEO或GM,我們是否會問問自己究竟有沒有行政缺失;有否在孩子面前說謊話;學別人是非;上色情網頁;對父母不敬;自己永遠是對的;你有時間和他們聊天嗎?你有明確的價值觀嗎?抑或金錢是評價事物的標準?如果我們做不到上述某些標準,先不要埋怨政府,裝備好自己的育兒能力再去監察教育機構,否則攬住死,香港就變了一個只有核心,沒有價值的不知什麼了。
香港出名重視效率,效率的好處是讓我們多了時間做自己喜愛的事,比如停下來欣賞遠嶺近綠,效率原是手段,我們把它改成目的,效率的目的就是讓效率更有效率。
在育兒觀念上也如此,如何有效率地達至高分數,手段不拘,於是有教無育,催谷催促。」
與時間漫行,與孩子一起學習
《懶爸媽‧好孩子》之序:「今天一般家長仍以工業革命年代的考試選拔制度來訓練孩子,殊不知在數碼世紀,創意比效率更有價值,所以學習慵懶、放慢步伐、與孩子一起學習,共同觀察,這種漫步培育下一代的新風氣的確需要我們改變態度去配合。上世紀長輩辛勤是為了生存,20年前工作是為了消費,但下世紀我們是為了地球的壽命而努力,下一代的理想或許是減碳、找尋生命的意義,所以我們在上帝的創造中找回一些空間,與時間漫行,我們以為無聊的或許別具深意,人類的知識可以毁滅數百個地球了,走那麽快幹嘛?
當一個懶爸媽,多聊天少做功課,多看電影少加班,為的就是儲存回憶,我們身故後,回憶才是真正的遺產,可以花掉並扭曲人性的不叫『遺產』,只可稱之『遺憾』。」
另外,我收到英基踢頭事件受害人父親潘醫生的來信,關於被捕外籍小朋友的案件,他說刑事檢控專員薛偉成親自通知他,律政司經研究後決定不起訴那名行為粗魯的小朋友,也轉來小朋友父母的一封道歉信。潘醫生其實早陣子也決定寬恕他的行為錯失,薛專員說社會壓力也讓他們一家上了寶貴的一課,遑論請律師花費了,潘醫生也轉告說當初只要那母親道歉一聲也就不會有這些後果,不過他認為這事件結束得不夠好,他在信中提及:
「球員我放下了,教練我卻放不下。
他教導孩童不擇手段,在友誼賽裏只顧爭勝,放下尊貴的體育精神,不單沒有提醒球員作公平競賽,譴責犯規行為,更在場邊歇斯底里壓迫球員。他應為此不幸事件公開道歉,對英基球員、學校,我孩子道歉!」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