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控股(005)去年第四季業務表現談不上突出,極其量是四平八穩。市場過分樂觀預期累事,成企業盈利預測上調期內,首隻被輕微De-rate(削弱能力)的重磅股。
無疑,沒有公布進一步股份回購成市場不滿意理由。滙豐解釋得合理,因要增發補充一級資本債務工具,技術上不能同時回購,但問題是在極高資本比率下發行相關補充資本工具規模仍較預期多,這既導致因利息開支而稍為拉低每股盈利,亦帶出層出不窮的監管要求及資本規定壓力,其實從沒有獲得釋放。
既然回購作用之一是承托股價,滙豐沒有誘因取消回購,除非業務表現能推進至真真正正由盈利升幅帶動股價吧。前主席范智廉及前行政總裁歐智華成過去式,年報發現後者去年獲薪酬委員會予以的評核達標率成其任內最高,總算去得安慰。
老實,滙豐股本回報僅5.9%,比幾年前經下調的10%目標仍低一大截,亦是2011年起第二低。范智廉、歐智華最大成就很大程度是滾存逾14%的資本比率,遠勝同業,從另一角度說,根本是監管因素逼成,換了第二位亦有相同結果。人人說債息升令國際金融股受惠,但滙豐整體息差卻不升反跌。有分析報告說得好,滙豐單是作為英國主要按揭貸款機構,相關業務利錢根本非常低,何況英國以外都是同業競爭,導致市場利率向上並不能轉化為更大利潤。
新任管理層的挑戰
滙豐新任管理層工作更困難,攻擊多的是,但要驅動暢順而又不構成排斥、故障,所需技巧較為監管機構賣命、補充資本比率為大。范智廉及歐智華最初礙於形勢,為監管機構效力,到近年才開始重新注重股東回報,於是亞洲、特別是珠三角是不二之選。滙豐連續幾年年報用珠三角地區作封面,業務效益未知,但至少在北水眼中極具號召,當年為中國平安保險(2318)主要股東,現在卻身份對調。
路透社一篇評論說得好,如何更好用資產負債表,是主席杜嘉祺及行政總裁范寧急需處理問題。滙豐三成半風險權重資產來自歐洲,但去年稅前盈利貢獻僅半成,相比亞洲貢獻逾七成,風險權重資產佔比卻是四成。杜嘉祺強項是保險,數月前摩根士丹利指,滙豐區內保險業務如新業務價值能增長兩成,估值完全不能跟現在相題並論。可以肯定滙豐要提升亞洲業務,保險、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都會主攻。贏取亞洲客戶,特別是中國客戶,重點是重新走入人群。歐智華任內最大的錯或是太低調,常規業績發布會改為電話會議,非正式股東會後也絕不露面,管理層、傳媒以至公眾之間隔膜愈來愈大,聲勢已大失。有時一些少改動,門面功夫,收穫往往是意想不到的。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