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回粉嶺高球場合乎社會期望

最近高爾夫球總會代表、粉嶺高球場會員和部分城中富豪開始為收回高球場的提議作反擊。

筆者在2013年中撰文提出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作為土地儲備,無奈梁振英政府拖得就拖,沒有盡快處理。直至現任特首林鄭月娥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後,高球場的議題才再次升溫。

最近高爾夫球總會代表、粉嶺高球場會員和部分城中富豪開始為收回高球場的提議作反擊。例如高爾夫球總會行政總裁賴以尊認為球場並非本港最後一幅地,拆了這個百年歷史的球場便不可返轉頭。富豪趙世曾也認為香港有不少地可以起樓,根本不需要向球場開刀,加上香港是世界大都會,需要一個可以舉行國際性比賽的高球場地。

解決土地問題 紓緩貧富懸殊

以上的意見是否足夠支持保留這個被富貴人士壟斷超過100年的高球場呢?答案當然是不足夠。審計署在2013年10月公布的報告《免地價或以象徵式地價直接批出地予私人體育會所》,這類型的私人體育會所一向剝削公眾使用權,而且政府多以免地價或以象徵式地價批出。以粉嶺高球場的面積超過170公頃為例,政府只收1,000元地價和每年1元租金,升斗市民會否感到被政府出賣?

整個私人體育會所的運作模式是來自殖民地政府,現在香港回歸中國超過20年,這種不平等政策仍要維持嗎?無奈,有部分鄉親父老,高官和富貴一族,仍然要「諗到盡」,將政府土地私有化,這是非常不公平。另外,大家是否不知道住在劏房的人數已超過20萬和公屋輪候冊人數再次升穿28萬宗?香港貧富懸殊的問題部分源自樓價高企,只要政府肯手起刀落,解決土地問題,社會的貧富懸殊是可以明顯紓緩。

香港已有多個高球場(總面積超過400公頃),取回一個不會令高球運動有大損失,尤其是粉嶺高球場只有二千多個會員,相對公屋輪候冊或住在劏房的人數,簡直是無得比。另外,雖然政府已準備填海來增加土地,但要10至15年後才可以用,現時香港需要一片面積龐大的熟地,高球地便是理所當然的選擇。

高爾夫球在香港並不是熱門運動,該運動發展也不見得成功。前港姐和曾任高球教練鄭文雅曾指出,高爾夫球發展至今超過百年,但只有陳芷澄尚算成功,取得Ladies Golf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LGPA)職業賽資格,現時世界排名是413位。如果以南韓有10位女球手進佔LGPA世界排名前20位作比較,香港的高球發展可以說是羞家。

從香港運動發展史可看,很多平民化的運動例如足球、桌球、保齡球、乒乓球、單車等均培養出不少精英,這現象指出平民化或較熱門的運動更應該大力推廣,無論從公帑分配效率和成果,政府更應該發展平民化運動多過貴族運動。

職業高球賽四大滿貫賽事有三個是在美國舉行,而British Open則在蘇格蘭舉行。筆者只是覺得奇怪,既然英國倫敦是國際金融中心及大都會,但也沒有舉辦British Open,這是否代表香港這個大都會可以暫停舉辦在粉嶺高球場每年一度的香港高爾夫球賽呢?似乎舉辦國際高球賽與國際金融中心扯不上太大關係。

原刊於《蘋果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關焯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