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爾汗:抓緊信念,逐夢而行

在港大對談中,Aamir Khan與謝安琪談及各自出道經歷,分享自己一路走來如何將具社會意義的訊息融入作品。

印度家喻戶曉的影帝級演員阿米爾汗(Aamir Khan)4月訪港宣傳新片《打死不離歌星夢》(Secret Superstar;內地譯作《神秘巨星》),在香港電影金像獎擔任頒獎嘉賓翌日到香港大學與歌星謝安琪擔任對談嘉賓,就社會平等和追逐夢想等話題展開討論。

謝安琪為《打死不離歌星夢》電影廣東話主題曲的演唱歌手。(Chong Yuet Ming Cultural Centre Facebook圖片)
謝安琪為《打死不離歌星夢》電影廣東話主題曲的演唱歌手。(Chong Yuet Ming Cultural Centre Facebook圖片)

講座題為“Searching for Equality and Our Secret Superstars”(追尋平等和我們的神秘巨星),由港大通識教育部舉辦,師生和公眾踴躍支持,座無虛席。

關注印度社會嚴峻問題,欣賞香港電影元素

阿米爾汗曾參演《榮耀之役》(Lagaan)、《心中的小星星》(Taare Zameen Par)、《作死不離三兄弟》(3 Idiots)、《來自星星的PK》(PK)等探問印度後殖民社會狀況、教育問題以至挑戰宗教和社會禁忌的電影,還製作了三季的電視節目《真相訪談》Satyamev JayateTruth Alone Triumphs),節目關注的社會議題包括強姦罪案猖獗的根源(制度失效)、性別不平等現象(婦女被逼墮胎、女嬰遭殺害)、醫療失當、名譽殺人、農藥問題和酗酒問題。

在對談活動中,阿米爾汗指自己很享受日前出席的香港電影金像獎2018,認為在短短的一個晚上看到很多精采的入圍作品片段,能吸收很多香港電影的好元素。

問及目前有沒有打算跟什麼香港電影人合作,阿米爾汗則指暫未有清晰想法,但對香港電影製作印象良好,認為當中有不少可以發揮的空間。

創作跟隨本心,將社會訊息融入娛樂

學生主持Ruhi Soni向兩位嘉賓發問,希望了解他們如何平衡作品中的娛樂元素和自己希望宣揚的社會訊息。

阿米爾汗指,創作人不論是監製、作家、畫家還是歌手,雖然沒有明確的角色需要在作品中宣揚社會訊息,但是有能力為社會出一分力,可以善用知名度和影響力,藉作品啟發人們,為人們帶來希望。他跟在2012年接受《時代》雜誌訪問時同樣提到,創作者有能力藉作品「改變人們的想法,凝聚社會,為社會帶來美善」(“bring grace to society, …affect the way people think, …make the social fabric stronger.”)。

阿米爾汗續指,藝人各具不同個性和想法,而社會上每人角色各異,娛樂圈中人即使不藉作品宣揚什麼社會訊息、大道理,比如說只是專心運用創意和演技為人們帶來笑聲,也是一項貢獻。他指自己也有一些製作跟嚴肅話題毫不相關,同樣希望大家喜歡、樂在其中。

「分享即關心」,冀作品打動人心

謝安琪則指她自28歲出道起便竭力藉歌聲刻劃她眼中的香港、讓人感受到她對自己所生活的城市的熱愛,比如說乘搭巴士等等日常經歷也可以融進歌詞,故在歌聲中傳達她對香港的看法和感情是自然而然的事。她希望就算這座城市日後變得再不一樣,別人仍能從她的歌曲和專輯瞥見香港這片土地曾經有人這樣生活過。她指,當初有朋友因為她已28歲,而且有一份穩定的教職而不希望她冒險轉行,但她相信當人有訊息想找渠道與人分享,便應該這樣做,毅然投身娛樂圈。

她續指,不希望歌曲空有訊息而無法在音樂上觸動人,而成為一個歌手絕對需要時間學習,所以在音樂路上她一邊增深造詣,同時深信分享音樂就是表達關愛的一個途徑(sharing is caring)。

議題沉重,藉大眾媒體傳播有困難

有觀眾問阿米爾汗,對哪一集《真相訪談》的內容和議題最感切身之痛、無法忘卻,他指每一集都有很多讓人揪心的個案,即使整個團隊一起做資料搜集,也是一個不容易的過程,當中有些真實故事悲慘得超乎想像,很難讓普羅大眾接受,故最後沒有搬上電視螢幕。他指,製作這輯電視節目時很難忘的是,他深深感受到人民面對苦境時,依然抱持巨大勇氣和力量,這一點令他對每一集的記憶也很深刻,不能磨滅。

教育要自己尋求,想法堅定不需退縮

「要拍Lagaan《榮耀之役》?你這次可錯大了。」「拍《打死不離三父女》(Dangal)時,你要增胖飾演老邁父親角色,然後再減肥飾演年輕父親?萬萬不可,這會讓你的事業終結。」阿米爾汗指自己是個想法堅定的人,只要感到目標清晰可行,便不會因受到阻力而退縮,所以就算聽到不支持他大膽創作的說話,也不會太放在心上。

他憶述初出道時自己仍未大學畢業,連身邊同學也力勸他一定要完成學業,畢業後向什麼方向發展都可以。他指當時旁人難以理解接受教育不只上學一途,他雖然輟學卻依然重視自己所受的教育、拼命設法讓自己持續學習,而離開校園也並非意味着停止接受教育,反而是一個學習的新起點。

曾歷事業低潮,勸勉年輕人勿妥協

談及面對成敗的問題,阿米爾汗指今天的他有很大部分非由成功經驗所構成,而是經失敗所淬煉而成的。

沒有跌過痛過,就沒有阿米爾汗今天在影視製作的堅持。(HKU GE Facebook圖片)
沒有跌過痛過,就沒有阿米爾汗今天在影視製作的堅持。(HKU GE Facebook圖片)

「關乎你所相信的價值和事情,永遠不要妥協。」阿米爾汗憶述自己因電影《冷暖人間》 (Qayamat Se Qayamat Tak)一砲而紅,繼後忙於接拍電影,甚至曾連續簽拍9部電影,但那些電影並非自己喜歡的,事業遇到瓶頸,壓力也很大。

他指自己那時候接拍了太多電影,有的一開始還以為是不錯的電影,但一開拍便發現不是那一回事。

「而且,雖然發現自己的電影觀和信念也跟合作的人格格不入,但是答應了演出,就一定要熬到殺青為止。那時候,拍完幾個場口回家後,我經常沮喪至極,甚至會不禁痛哭。」

阿米爾汗指,曾感到事業墮入谷底,銀幕生涯彷彿無可藥救,就在那個時候痛定思痛,決定在完成拍攝工作後,從下一部電影開始堅持不參與自己無法全心相信的電影製作。

剛下決心,考驗又至

他對自己說,接拍電影前一定要確定劇本、導演、監製都是自己所相信的,三者缺一不可,比如說監製會直接影響到電影製作能否取得適當資源、達致讓人滿意的成品效果。

但是,一下定了決心,他便遇到最大的信心考驗。阿米爾汗形容當年事業低潮期時覺得自己身處浮沙之上,快要沉沒。突然,一位著名導演聯絡他,希望他出演一齣電影,他欣喜莫名,「有如抓到救命索」,覺得參演可以挽救他的事業。但是,他一細閱劇本便心下一沉,因為他必須向自己誠實承認:該次的劇本並非自己能全心相信的,即使眼前看來是大好機會,也不能貿然答應。

他十分掙扎忐忑,導演也讓他用一天時間考慮。最後,他把劇本歸還給導演,坦承自己無法完全相信劇本,雖然渴望合作,但要留待下次有機會再接拍電影。導演知道後,也認同他若無法全心投入,不接拍電影才是明智選擇。回頭再看,他也認為自己的選擇正確。

啟發來自生活,鎖定目標全力爭取

主持人問到阿米爾汗最受誰的影響,會否是聖雄甘地或是雷鬼樂之父Bob Marley(阿米爾汗訪港時曾身穿印有Bob Marley頭像的上衣),他回答說,自己曾研讀甘地的著作,從他身上得到啟發,但若問影響他最深的人是誰,那必然是他的母親。他形容母親是個很敏銳細心的人,處處為別人設想。

他又指自己所受的種種啟發和影響不只從一個人而來,比如一場好的表演、一齣電影、一首詩、一場網球賽,都能為他帶來啟發或感悟,比如一場好的球賽能教會他專注、傾盡全力投入和發揮。

問到如何在逆境不斷奮發,發現希望落空後應否繼續設法達成目標方休,阿米爾汗指有了清晰目標必須拼盡全力追求、爭取,直到所有門路都堵上為止(“until all avenues are shut down”),如果竭盡所能但冀望仍然落空,那時候就要學習接受。

電視製作團隊成立基金會,為水資源問題紓困

阿米爾汗因看見一位學生無法發問,表情非常失落,特別加開最後一道問題讓他發問。該名聽眾喜出望外,指自己是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印度人,稱阿米爾汗對香港印度人社群的影響力和正面作用很大,而他一直很關注阿米爾汗的作品,想知道他在影視製作或社會公益的下一步準備怎麼走。

有觀眾關心阿米爾汗在影視製作、社會公益的下一步是什麼。(Chong Yuet Ming Cultural Centre Facebook圖片)
有觀眾關心阿米爾汗在影視製作、社會公益的下一步是什麼。(Chong Yuet Ming Cultural Centre Facebook圖片)

談及未來路向,阿米爾汗指目前不計劃加開《真相訪談》第四季,因為電視節目的製作團隊在2016年成立了Paani Foundation,希望改善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鄉郊每年恆常出現的嚴重旱災,並期望工作可推展至其他邦,現時整個團隊的原班人馬都把時間和精力投放在基金會的工作上,還未到開展下一個項目的時機。

Paani基金會以馬哈拉施特拉邦為試點,為受水荒困擾的人民提供訓練,教懂他們基本水利知識和保護水資源的傳統及新式科學方法,藉舉辦「真相訪談杯」水資源管理大賽號召不同村莊的人們討論善用水資源的方式,為社區帶來新氣象,讓人人都成為比賽贏家。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