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爾提納里祭壇畫

四件事情從左到右依實際發生時間的先後描繪,好像連環圖一樣,與最後發生的耶穌誕生,牧人來朝(他們比三王早到,三王現在還在途中)出現在同一畫面上。不同的時間,同一個空間,這是中古時代西洋畫常有的表現手法。

這幅畫非常大,獨立的佔了烏菲茲美術館一個房間的一堵牆。可以看出是耶穌降世,萬眾來朝的故事。但人物大少有點奇怪,為什麼左右兩幅畫前景跪着的人體特別小?跟後面站着的人不成比例。遠景的房屋很有立體感,說明畫家懂得使用線性透視,那為什麼人物大少這麼參差?還有中間畫面最接近觀賞者的部分,仔細的畫了很多花,這應該是有意思的吧?最奇怪的是大人們都穿着長袖長袍,初出生的耶穌,為什麼會沒有什麼衣物包裹,就這樣平躺在光禿禿的地上?瑪麗亞背後可以看到一頭牛一隻驢子,這是一個馬槽,最起碼也應該有點茅草,把小孩放在茅草上啊!

麥迪奇合夥人出身名門

這是一幅三聯木板油彩畫,放在教堂祭壇前,所以叫祭壇畫。左右兩畫可以像兩扇門似的關起來,蓋着中間主畫,打開後高2米半,闊6米,關起來也有3米闊。由麥迪奇銀行布魯日分行主管兼合夥人托馬索‧波爾提納利(Tommaso Portinari)出資,畫來送給翡冷翠新聖母醫院教堂,提醒翡冷翠大眾,他心懷故鄉。托馬索來自當地望族,但丁的一生摯愛比亞翠絲是他的先祖。捐贈這幅祭壇畫的新聖母醫院也是他先祖創立。

托瑪索邀請時居根特(Ghent)的尼德蘭畫派畫家雨果‧凡‧德‧古斯(Hugo van der Goes)繪製這幅畫,作品大概於1475年完成,惟因交通轉折,中途可能也有一點戰事原因,最後於1483年才運抵翡冷翠,由16個彪形大漢抬到目的地教堂。畫作抵達時畫家已經不在人世。

凡‧德‧古斯跟楊.凡‧艾克(註1)同是尼德蘭派的巨匠。畫風有很多相似之處。同樣喜歡使用大量「符號」,充滿象徵意義。要大致明瞭這些符號,需要不少的篇幅,所以分上下兩篇,與大家分享。

苦難與哀傷的象徵

中央主畫描繪的是「牧人來朝」畫面正中瑪麗亞身穿深藍色長袍,雙手輕輕合攏作心型狀,充滿愛心的凝望着地上剛出生的耶穌。聖若瑟穿着紅袍雙手合十站在圖中她的左面,三位牧人正對他們兩位,對面前的聖嬰發出讚嘆。周圍是穿着不同顏色大大小小的天使,有的跪在地上,有的盤旋在半空。

畫面前景有兩個花瓶,旁邊地上散落很多花朵。畫家把他們放在正前方,好像祭壇上供奉的花卉(圖1)。

花種與數量都重要

圖1的陶瓷花瓶有細緻的葡萄藤紋飾,代表聖餐葡萄酒,象徵耶穌為救世人而流的血。瓶內白色的鳶尾花(iris)代表聖母的純潔。兩朵橘色百合象徵耶穌受難。藍色的鳶尾花放在聖母藍色的長裙下,好像指着聖母。這種花荷蘭語叫「劍百合」,代表耶穌的死像一把劍似的刺進聖母的心。三朵鳶尾花,代表聖父,聖子,聖神三位一體。同時白色的鳶尾花(Fleur de Lis)也是翡冷翠的徽號(註2),供養人是翡冷翠人,這幅畫供在一家翡冷翠教堂裏,畫上這一朵代表他們城邦的畫,會讓信眾更感親切。

圖1:前景的花(局部放大)
圖1:前景的花(局部放大)

圖2:聖嬰(局部放大)
圖2:聖嬰(局部放大)

圖1玻璃瓶中插着三支康乃馨,荷蘭語又名「釘子花」,代表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的三顆釘子。紅色代表血,也代表愛──耶穌為愛世人而甘願受苦。七朵紫藍色的耬斗菜(columbine)代表聖母的七苦(註3)。畫家在地面仔細的畫了多朵紫羅蘭,因生長得低,接近地面,通常是謙卑的象徵,代表瑪麗亞與耶穌的謙卑。

花瓶前放了一束小麥,代表聖餐。麥束剛好在聖嬰畫面下方,與聖嬰身體平行,提醒信眾聖嬰的來臨最終是為他們犧牲。所以聖嬰躺着的地下光滑的像一塊大石,熟識聖經故事的信眾會看出這是耶穌從十字架解下來後停放的石碑(Stone of Anointing),今天在耶路撒冷還可以看到據說是這一塊石的石碑。(圖2)

這種種象徵,是要提醒信眾,小耶穌將會面對的苦難。而他是為我們受的苦。

搞清楚了這些象徵符號,大家就會明白,為什麼整幅畫面沒有一點歡欣喜悅,有的只是肅穆與哀傷。

肯定勞苦大眾

中間主畫裏,除了聖人與天使,就只有三位牧羊人。他們體積畫的跟聖母與聖若瑟一樣大。其他人神都在低頭垂目的敬拜小耶穌。只有他們流露出豐富的表情。年紀最大的一位充滿虔敬,單膝下跪,雙手合十。中年牧人打開雙手,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最年輕的站在後面,努力的把頭往前伸,好像想看清楚,這究竟是什麼一回事。畫家生動的刻畫出他們憨厚,質樸的勞苦大眾形象。以前描繪耶穌出生,通常都以三王來朝為主要配角,如果有牧人,也只是用來平衡畫面與內容。這幅畫只畫牧人,是一個革新。畫家描繪牧人的寫實手法對意大利畫壇有廣泛的影響,此後很多畫家開始畫牧人朝拜圖。

當時歐洲女性以高額為美。畫家在畫裏反映了流行時尚,所有女士包括聖母,聖人與天使都一律髮線往上移。

不同時間同一空間的連環圖

如果大家留意的看,會發現遠景仔細的描繪了耶穌降生的一連串故事。左畫黑衣白鬍老人頭頂的山上可以看到聖若瑟攙扶着瑪麗亞,她快要臨盆,得從驢子背上下來,艱難的走着尋找地方產子(圖3)。在主畫建築物與牧羊人中間,可以看到兩個婦人,這是若瑟為瑪麗亞找來的兩位接生婦。主畫右上方,站着的年輕牧羊人後面,可以看到幾位牧羊人得到天使預告救世主降生,歡喜得跳起來。在右畫站着的紅衣女人手持聖經的左面,可以看到三王帶着隨從問路(圖4)。這四件事情從左到右依實際發生時間的先後描繪,好像連環圖一樣,與最後發生的耶穌誕生,牧人來朝(他們比三王早到,三王現在還在途中)出現在同一畫面上。不同的時間,同一個空間,這是中古時代西洋畫常有的表現手法。跟我們敦煌壁畫佛祖本生故事畫,與經變畫一樣,把不同時間發生的事件,濃縮在洞穴一面巨大的牆上。

圖:瑪麗亞與若瑟
圖:瑪麗亞與若瑟

圖4:三王問路
圖4:三王問路

下一篇跟大家揭曉為什麼人物大小參差,這一幅畫在藝術史上的影響,還有最後供養人托瑪索與畫家凡‧德‧古斯最後的人生故事。可以預告的是,梵高認為自己跟畫家凡.德.古斯是「同道中人」呢!

註:

1.    楊‧凡‧艾克──詳情請參閱本欄3月7號《阿諾芬尼畫像》一文

2.    翡冷翠現今徽號是白底紅色的鳶尾花(Fleur de Lis),中古時代反過來是紅底白花。

3.     聖母七苦:一、西默盎的預言,二、逃往埃及,三、孩童耶穌丟失在聖殿,四、苦路中耶穌遇見聖母,五、耶穌受難,六、耶穌聖體從十字架上卸下,七、耶穌被埋葬。

波爾提納里祭壇畫二之一

本系列文章:

宗教畫所隱藏的符號

鮑慧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