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 Jan 21 2025 05:47:50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虛擬銀行的現實

香港銀行相比其他市場,在科技方面開支較低,金融科技根本發展落後,金管局搞的轉數快,基本上是幫了這批銀行,在科技生力軍加入之前,有所填補及過渡。

虛擬銀行牌照即將發出,本港銀行再加入新一批經營者,對銀行業的影響,的確會較近20年前的利率協議取消更大。的而且確,本港銀行過去多年都有很多新經營者加入,部分靠收購,近年更多了一批中資銀行加大在港業務擴展。今次所不同之處是,一批新經營者是打着金融科技而來,而虛擬銀行的模式及成本上亦固然跟傳統銀行截然不同,用外國市場例子作為參考的話,傳統銀行在存款及其他方面的市場佔有率,的確有所減少。

本港虛擬銀行的發展

對本港銀行而言,零售銀行業務是塊肥肉。據機構計算,本港銀行零售業務的收入合共約2000億元左右,佔銀行總收入大約為四成,部分銀行甚至更高。基於虛擬銀行對象亦是零售層面,所以未來零售銀行業最少有四大範疇的發展是可以留意:包括存款、零售理財業務、電子支付業務、以及一些銀碼較細的無抵押個人貸款。

香港是一個極成熟、穩健、而又具備相對有完善分行網絡的市場。與其假設傳統銀行未來零售業務會受幾大影響,先要留意的更大問題是,這批持有虛擬銀行牌照的新經營者,在一個非常成熟的市場中,如何取得切入點,並且能夠擴大佔有率。很明顯,具備有規模的網購平台,或已有一批相當客戶層的用戶背景,基於支付帳款等需要,既有用戶似乎會有相當比重,會同時一併加開多一個虛擬銀行戶口,尤其近年內地兩大中資支付平台,在提供獎賞方面都非常進取。簡而言之,電商及網購為首的活動愈普及,虛擬銀行的潛在用戶增長會愈大,從以即時客戶層而言,最具威脅反而是更多公用服務提供者,都有意染指這個市場,但現在看來機會暫時不大。

至於虛擬銀行的盈利模式,反而會更加有趣,如果下一階段是像內地般,發展到網貸、複雜的網上理財投資產品的話,金融創新是可以無限,監管機構似乎要更留意了。香港銀行相比其他市場,在科技方面開支較低,金融科技根本發展落後,金管局搞的轉數快,基本上是幫了這批銀行,在科技生力軍加入之前,有所填補及過渡。

在更多競爭前提的假設下,本港銀行可以做什麼?簡單,它們不會直接搞網購、但一定會提供針對更零售層面的增值及一站式服務,和跨平台合作,一改以往只要富戶,不要低端存戶的做法。此外,更多新經營者出現,存款資金需求更大,似乎香港銀行已經開始一改習慣,對存戶的慷慨已不限於大額客戶,紅簿仔利率會有更多優惠。或者,香港銀行業亦明白,科技要搞,但虛擬銀行新經營者威脅或較想像中少,一方面本港人口老化,對新事物接受程度會相對較低,更重要在於,港人對其往來銀行,一直都相當忠誠。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胡孟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