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都聽西方的

我有很多美國同學、同事、朋友都有輕度抑鬱症。去看心理醫生,他們經常會訴說今天一切失敗和痛苦來源於父母對他們的傷害。而其中被抱怨最大的一點就是「沒有人關心我。」
中國的育兒文化裏肯定有落後的東西沒有與時俱進,在《聽誰的》一章裏我強調了準媽媽要善於做研究和選取權威的重要性。我自己用的是一本美國書做參考。但是我推崇東西方視角的互補,反對一切西化。
 

什麼是所謂西方觀點?

 
首先,什麼是西方的?西方文化包容、多元化,所以觀點、學派很多。不同的時代也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觀念。比如60年代有一段時間,美國鼓勵嬰兒吃奶粉而不是母乳。現在又扳回來了。比如,美國曾經流行過側切,現在傾向自然撕裂。而大家常說的西方觀點也就是西方社會裏比較普遍的大眾的一種認知。有的人在國外看到一些表面現象,淺嚐即止,就發表言論,還有的是道聽途說,還有的是翻譯錯誤,所以大家一定要有自己研究的能力。信別人,不如信自己。
 
而在育兒這方面,我發現,真的,不是什麼都一定要按照西方的理念,比如西方人說不做坐月子,生完孩子就出去玩了,中國女性有幾個能做到或者願意做到?還有嬰兒哭了抱不抱?要不要與嬰兒同屋甚至同床睡覺? 我們一方面尊重科學,也要尊重傳統與文化,更要尊重個體的差異。所以,歸根結底,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養孩子。
 
我的先生說,和我結婚這麼多年,我最愛跟他探討的就是人性。育兒,都是最直接的面對人性。一定是基於自身對人性的理解而做出的選擇。所以在這一章裏,我會告訴大家我在不同階段做出的不聽西方的選擇,並探討一下後面的心理學依據。
 

中國滿月酒 VS 美國 Baby Shower

 
先回到在美國生老大的經歷。中國的習俗是生了寶寶要擺滿月酒,或者百日宴。美國在生孩子之前,懷孕到了八九個月左右會為準媽媽搞一個派對叫做 baby shower。大家知道shower 有淋浴的意思,這個派對不是給寶寶洗澡,而是給準媽媽送禮物的意思。 Shower 這個詞在這裏有形容母親被拋灑了很多禮物,大批禮物撒給你的意思。
 
你可以在寶寶店裏登記你的寶寶需要什麼東西,然後 baby shower上很多朋友會按需送給你。生孩子所需要的東西常常就在 baby shower 這個派對中準備好了,非常實用。作為中國人,很少有人會點名要什麼禮物。一個我想是愛面子,還有一個是習慣驚喜。
 
我也為寶寶舉辦了 baby shower,在美國和在中國各一次。在美國的時候,先生有個朋友送來了一套 baby monitor 即嬰兒監護器。美國父母拿着監視器就可以在別的房間甚至室外院落中處理其他事務,同時,對寶寶的情況也瞭如指掌,不必再時時刻刻提心吊膽。但更多的時候,美國人用它來晚間監控嬰兒,因為嬰兒單獨睡在另外一個美其名曰屬於自己的獨立空間裏。
 
所以我的這個探索就是從分房睡開始的。
 

孩子要單獨睡嗎?

 
美國很多人都把剛出生的嬰兒單獨放在一個給孩子佈置得很美的嬰兒房裏睡。用嬰兒監視器在另外一個房間監控。看起來很美好,聽起來也很高科技,理論根據是說這樣可以保證自己的隱私空間和培養孩子的獨立。從小在自己的房間裏睡覺,就會有自己獨立空間意識云云。美國還有的人說,不要孩子一哭就抱,否則小孩就會用哭來做武器。我美國親戚還點撥我和丈夫,「千萬別孩子一哭就抱啊,到時候他老要你抱。你就放不下來了,而且會累呢。」
 
這是跟小嬰兒在鬥智鬥勇嗎?這樣的培養,在我看,除了培養了獨立還有冷漠。對孩子冷處理是一種冷暴力。
 
孩子小的時候,我們應傳遞人類之愛。再溫馨的嬰兒房間,再漂亮的色彩圖形,他一個人呆在裏面,都是冰冷的。都不如父母的一個擁抱,一個微笑。冷漠的空間放置孤零零的嬰兒,在我看來,是人類對自然的叛逆。因為人類的歷史,大部分都是嬰兒與母親同睡 。你從他眼神裏的渴望就可以讀出他對父母音容笑貌的渴望。有時,母親的一件衣服放在孩子身邊,孩子都能得到些許安慰。
 
後來我又讀了一些人類學和醫學界的報告。愈來愈多的研究傾向嬰兒與母親同睡一床的觀點。但是不盲目模仿西方,有自己的判斷是很難的一件事。而我,也是通過血淚教訓得出的結論。
 

孩子哭了狠心不抱?

 
我和先生從來就沒有想過要把剛出生的寶寶放在其他的臥室裏。 Baby Shower 時,有朋友送來了嬰兒床,我們最後決定把孩子的嬰兒床安在我們自己的臥室裏。當時,我們計劃讓寶寶單獨睡在嬰兒床上,嬰兒哭時爸爸負責將嬰兒抱給媽媽母乳。這在美國也是很常見的。至於嬰兒監護器,去廚房、院子或者廁所時可以隨身攜帶,監聽他的動靜。
 
從醫院回來的第一個晚上,寶貝吃飽了媽媽的奶,在媽媽懷裏睡香香了。然後我們輕輕把他放回嬰兒床,然後累了一天的自己也準備睡覺。結果20分鐘後,他開始無緣無故地哭起來。我們就按着美國化的婆婆教我們的,不能抱。於是就一起數着哭聲,心想:哭累了他就睡了。結果孩子哭的氣快喘不上不來了,卻沒有停止的意思。直到我們狠心地數到100下,孩子的爸爸好像突然被召喚了。他騰地爬起來,去拍寶貝,拍了一會,還哭,他就抱起了寶貝,輕輕貼着他的小臉蛋,撫摸他的背,不一會孩子就安靜入睡。
 
然後我們把寶貝放在我的身邊,一晚上他又吃了幾次奶,卻再也沒有哭過,非常乖,非常有安全感。
 
後來,我們試過幾次,只要一把他放回嬰兒床,孩子閉着眼睛似乎仍能感受到。一個小時之內準會哭。我們調整策略,把小嬰兒放在和我們一張床上。當然這張床很大,夠三個人睡。嬰兒床則用來放寶寶的物品和衣服。這策略一調整,就是多年。老大、老二、老三都是這麼過來的。他們每晚靠着媽媽的溫暖的身體睡了吃,吃了睡,很少夜間哭啼,都是乖乖的。就算後來我們回到中國,有了住家阿姨,寶寶還是和媽媽睡,直到一歲多。
 
雖然這樣的安排一開始,我晚上翻身,有點緊張,總怕壓到孩子。很多美國小兒科醫生認為嬰兒只有睡在有安全認證的嬰兒床裏才是安全的。而母嬰共床他們認為對嬰兒很危險。但是後來發現孩子們是很靈的。而在我身邊他們熟睡,也減少了我起夜的次數。對父母,尤其是母乳的母親反而是一種休息。
 
至於孩子哭了抱不抱,我覺得抱和撫摸非常重要。孩子老被抱着是很辛苦。但抱着小嫩肉更多的是幸福感。那種體熱,那種溫暖,是那麼活生生並難以形容的愉悅。我和先生不覺得這是累贅,覺得這是人生。孩子對父母的依戀在我看來,是美好的。人類之間互相彼此需要。
 
我先生經常回憶起,孩子從醫院回到家以後,大哭,他卻狠心數數。他說,「他的哭聲真真喚醒了我的父愛的本能。 我再也不會對孩子置之不理。」
 
要找到適合你的,並且能解決問題的辦法。一定不能夠機械搬運一些理論來套用。
 
下面我想討論一下跟育兒沒有直接關係,卻導致兒童長大成人後心理健康的一些問題。
 

美國成年人跟心理醫生訴說父母的不是

 
關於人類的獨立與依賴的問題是我年輕時赴美留學就開始關注的。我到伯克利加州大學唸書的第一年,認識了矽谷的一些新富豪。有一個50歲的人,名叫 Tom,看起來已經像個老頭, 他是史丹福大學畢業的計算機和數學博士,是當時蘋果的喬布斯和甲骨文拉瑞埃里森的朋友,40多歲就退休了,過着「每天在自己溫泉裏打電話遙控、投資」的生活。他在矽谷着名的 Woodside 小鎮有23英畝地,最近的鄰居在另外一個山頭,離得很遠。出去吃飯,最近的小店也要開車出去40分鐘,而且那家超貴超難吃的小店下午四點就關門。我就問Tom:「你住的地方荒無人煙的,怕不怕?」他回答我:「讓我害怕的不是大自然,而是人類。我願意親近自然,遠離人類。」
 
(請按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