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 Jan 21 2025 16:08:44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第一印象」的經濟學

如何從這極短時間中,讓對方知道你是一個能幹、合適的人呢?主要是靠「第一印象」。

今日跟大家談談印象的經濟學,印象就像一個畫面或是一幅相,在極短時間內對某人、某事物評分。一般我們讀的經濟學是,假設資訊是完整的,即是你知道我的資訊,老闆亦清楚我的資料,再決定聘用哪人。舉一個例子,招聘時,有眾多履歷表,經濟學假設是,老闆會審閱所有履歷表上的資訊,邀請合適的應徵者面試,聘用最好的人。不過,現實世界不同理論世界,不是這樣。

理論世界是,假設資訊是完整,獲取資訊沒有成本,老闆可以在極短時間,例如一秒鐘便得到所有應徵者的資訊。現實世界卻是相反,履歷表資訊欠奉,就算你條件很好,只要跟其他應徵者的履歷表一比較便會被比下去。老闆時間十分寶貴,可能只有半小時審閱200份履歷表,可以想像,每份履歷表只有不足十秒看,所以無可能可以完全審閱應徵者所有資訊,那麼如何篩選呢?很多時靠「第一印象」。

獲取資訊的時間成本

我曾找學生做一個實驗,一共四份履歷表,當中三份資訊豐富,另一份資訊不多,但資訊欠奉那位應徵者卻是條件最好。我問學生假設你是老闆,四份申請表中,因時間所限未能一一審閱,請他們抽走一份,大家不約而同都是抽走資訊欠奉那份。時間不足,他們難以仔細審閱履歷上所有資訊,這情況下,唯有抽走資訊較少那份。另一個例子,大家都是名牌大學畢業,不是名牌大學畢業的,很容易被抽走。結論是,當時間不足,就會以一個最重要的資訊作為篩選準則。老闆時間寶貴,無可能花半小時或15分鐘,慢慢審閱各份履歷表,這正正是經濟學的理論,獲取資訊的時間成本。

在香港,時間寶貴,職位往往競爭激烈,數百人應徵一個職位,如果每份申請表都要花五分鐘審閱,那需要多少時間才完成呢?應徵任何工作,對方很多時只能給予極短時間,例如十秒鐘。如何從這極短時間中,讓對方知道你是一個能幹、合適的人呢?主要是靠「第一印象」,所以面試往往難有麝自然香,要對方洞悉你的才幹不是短時間做到的。因此,必須在資訊上建立一個好印象,這可以理解到,為何名校畢業或曾在大公司工作是這麼重要,因為這會令人大概評估到你的能力。

相反,對方需要花多一點時間,從其他資訊評估你的能力,這便會加重了對方的時間成本。如果對方是時間多,是沒有問題的,相反一開始有數百份履歷表,除非是最後一輪面試,否則不會有時間慢慢審閱。不論見工、小朋友學校面試,做任何事也好,「第一印象」是十分重要。最基本簡單、整齊、整潔、精神,不少人來面試都披頭散髮,自覺我有才華,有麝自然香,其實事實並非如此,因為考官根本沒有足夠時間慢慢了解應徵者。

修讀經濟學的同學要知道,不是能背誦所有經濟理論就是一個好的經濟學家,好的經濟學家,必須知道理論有什麼短板、漏洞,什麼只是理論層面做到,現實世界行不通。因此,學經濟的人最重要認識學科的短板。

原刊於《頭條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莊太量